-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围绕日本改革的政策论争 从桥本内阁至小泉内阁,日本政府在“改革优先”路线和“景气优先”路线之间摇摆不定,争论十分激烈。当前日本改革的政策论争基本上是围绕“结构改革—经济景气—抵抗势力”这个三角关系而展开的。在改革与景气的关系方面,呈现为“景气优先派”与“改革优先派”的论争;在景气对策方面,人们围绕扩大财政支出、减税、缓和金融、日元贬值等对策争得不可开交;在改革政策方面,围绕处理不良债权、税制改革、设立特区等的论争也十分激烈。通过剖析上述论争,可以看到影响和阻碍日本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艰难曲折的改革历程 从1996年1月桥本内阁上台以来,日本政府在“改革优先”还是“景气优先”问题上摇摆,无论是在改革政策还是在景气对策方面,日本政府的表现既缺乏韬略和设计,又缺乏勇气和意志。 (一)桥本改革夭折 1996年桥本内阁提出财政、金融、行政、教育、经济结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6大改革计划,特别是在1997年11月提出“财政结构改革法案”获国会通过。该法案提出在2003年将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之和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控制在3%以内以及停止发行赤字国债等目标。1997年4月桥本内阁还将消费税率从3%提高到5%,并停止了两项特别减税。由于经济形势比政府预期差,加上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牵连,桥本内阁的紧缩型政策使本来就严峻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迫使桥本内阁不得不从“改革优先”立场后退。进入1998年,日本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桥本内阁下台。 (二)小渊遗愿未竟 1998年7月上台的小渊内阁吸取前任教训,从“改革优先”路线转向“景气优先”路线,于同年12月正式宣布冻结《财政结构改革法》,并为克服经济不景气实行“政策总动员”。包括在1998年11月推出规模空前的23.9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在1999年2月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同年3月对主要银行注入7.5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同年11月又一次推出规模达18万亿日元的“经济新生对策”等等。 1999-2000年日本经济出现微弱复苏主要是靠财政刺激打“强心针”换来的,整个经济依然脆弱。2000年6月小渊病倒后上台的森喜郎内阁执政一年,经济形势不见好转,特别是同年3季度后,由于美国经济减速,使日本经济进一步下滑。 (三)小泉改革“雷声大雨点小” 2001年4月上台的小泉纯一郎,其政策取向回到“改革优先”路线。然而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改革依然鲜有成效。面对改革遇到的重重阻力,有关不良债权处理、邮政民营化改革、道路公团民营化改革、税制改革等的各项改革措施或被迫放弃,或大打折扣,或回避要害,或者搁浅。迫于经济形势低迷的压力,小泉逐渐向“景气优先”路线倾斜。2002年底,小泉公然放弃在刚上台时做出的“将新发行国债额控制在30万亿日元以内”的承诺,被在野党批评为“不遵守约定”(《朝日新闻》,2003)。2003年初小泉提出“克服通货紧缩是最大的政治课题”,声称要为克服通货紧缩进行“政策总动员”。从1998年小渊内阁以来日本像是兜了一个圈,在经济低迷形势的压迫下又向景气优先路线“回归”。 (四)邮政民营化改革前途未卜 在小泉内阁的推动下,2002年7月国会通过了《邮政公社关连法》,决定在2003年4月1日成立“邮政公社”,接管邮政事业厅管辖的邮政、邮储、简易保险等三项业务。 小泉将成立邮政公社看做是“邮政民营化的一个里程碑”。但是,2002年9月在“邮政三事业改革恳谈会”的报告中,对邮政改革的关键问题——“民营化”(仅仅提出“公社化”后邮政事业的三种方案:特殊公司形态、“邮政三事业”一体化和完全民营化,废止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以后实行完全民营化)的具体日程无明确表态。2003年初“邮政公社设立委员会”提出的中期经营计划居然对民营化问题根本没有提及。 (五)金融改革出师不利 不良债权问题拖累日本经济10余年,成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也成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遵照小泉“采取一切措施尽快解决不良债权问题”的指示,以金融、经济产业大臣竹中平藏为首的政策班子在2002年10月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想以大银行不良债权为突破口推进金融改革,并在必要时向银行注入公共资金乃至实施国有化。竹中明确表示,必须贯彻“优胜劣汰”原则,包括大企业和大银行在内,任何企业都有被淘汰的可能,“亏损企业的退场是资本主义普遍采用的手段”。然而竹中方案出台后立即遭到自民党议员和银行界的强烈反对。经过激烈争吵,“竹中方案”被迫进行大幅度修正,改革计划方面成色大减,演变成在10月底出台的“综合通货紧缩对策”。 (六)税制改革回避要害 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02年12月国会通过的《2003年税制改革大纲》决定将对研究开发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投资实施减税(总规模为1.5万亿日元),将继承税和赠与税的最高税率由现行的70%调低到50%,下调土地税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