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仿佛谈“易理哲解”
易理哲解
摘陆锦川先生(仿佛居士)(养生修真证道弘典 十一、启迷正道门 )?P74
太极理说
欲说易理,首当太极。太极之名,首见《易?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则文王犹未齿及太极,故太极及其生化之理良由孔丘据河洛及卦象哲理逆推而悟得,抑或太极之理别典有之,已而失传,亦未可知。太极也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强名者也。此说儒家倡之,后道家亦宗之。衍用太极图及八卦哲理,融以义理而成教义。老子虽云“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但倡“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及“有始于无”之说,故对太极涵义义天肇基,奠定基础,初步形成了太极大义。殆佛教传入神州,其极处义理相贯,与道门同归无之真,故佛家亦采太极无为之理,成性空无无之说。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争相发挥,代有增益,致太极生化之理日趋完备。但对太极涵义之认识.理解仍有不同。汉代《虞氏易》认为,太极即太乙,由太乙而分天地,太乙即北辰,俗云北斗。马融之《易汉学》也认为太极乃北极,开两仪,生日月,肇生万物。清惠半农父子之《易说》、《易例》及阮元的《研经室集》等均持同议。然北斗属日月星辰一例,归诸天象,太极为天地未生之先,故指北辰为太极殊觉失妥。焦循《易通释》以太极为大中,《书洪范》呼为皇极。皇极、大中,意谓太极贵如人君为万民之主,皇居其极,大立其中。虽立说因名不同,然其意仍不越北辰正位,众星朝拱之义。夫天地未成,尚无对待,形无所谓中,故是说亦殊离轨。王弼注《易》,韩伯康注《系辞》,孔颖达作《正义》等,则宗老子“有始于无”之说。认为太极本无所的指,盖虚无之代辞。邵子亦倡太极空无之说,说理高古,颇有超人处。周敦颐《曝书亭集》作太极图说象,取太极包含两仪,意谓太极即两仪之和,肇阴阳于一体。考周濂溪作黑白太极图列,实源本陈抟之说。朱子尝谓三代以后此道流为方伎家,至邵子始返归于易道,倡明儒宗。盖秦灭以后,汉、魏、晋、唐诸儒均未见图书,而太极之理遂隐而不彰。陈希夷独得其秘,会通理义,遂显诸至理,传诸图书于世。后世以太极八卦方图、圆图等象,均传诸道家,采道学之成盖即此也。朱子于太极之义,宗释家法性之说,谓物物各存一太极,其意盖指超乎体用、之外之无可指谈者。然凡物者、成形之后天,其性者、未形之先天,是对待中复有对待,先先后后,则后中先而先中后,则已由太极而两仪也。戴东原所作《诸言》以为太乃无上之称,极有会归之义。太主始生,极主之藏归。故易理以一奇仪阳、二偶仪阴。而阴阳为万物之父母,是乾以生化,坤以藏归,故太极也者,始生归藏之谓也。《易经恒解》等以太极系浑然粹然,一气氤氲,象其混沌之初,无可名状者。而老子则曰:“有物浑成先天地生... ...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故天地之先,云其无形则有物,盖无物则无以生,无无总空;云其有形则无象,盖有象则天地分,两仪始成也。有物而无形,有情而无名,浑沌未判,故曰浑然,此浑然之物,强名曰道。此“道”其盖大易之太极欤。老子又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余以为此盖老子隐喻太极生化之道也,为其旨幽微,且试解之。考谷:《广韵》养也。《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东风主春,生长万物之和风也。《疏》曰:谷之言,谷也。谷生也,养也。故古云谷者,生养之谓也。神者,变化不测之谓,生养变化,资始之道也。不死,死者尽也,不死者无其尽也,以先天本尚无生,故无以为死。生死者后天对待之指。玄者隐奥幽深,变化莫测之谓,又理之微妙谓之玄。故《黄庭经》曰“心为上玄”,示变化莫测也。牝者母也,《易坤卦》谓“利牝马之贞”,牝母主司坤德,谓物从生,故玄牝者,微妙生化,资生之道也。门者户也,户者所以司出入者也。此句总言生化由是而出矣。生生之神,长存不寂,故为玄妙之母,天地由斯而出,是即天地之根也。绵:《说文》联微也,《博雅》连也,长也。存:在也。用:行也,可施也。勤:古与廬通,病也,竭也。故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者,谓此生化长在,若存若无,不觉其在,不感其有,然久行不衰,久用不竭,故名曰道,道者规也。或曰老子倡“有始于无”,何以又云“有物浑然”?且此物何来?余以为老子所言物,不当以物质解,且浑然之物,非两仪分后之物,不尚对待,故曰浑然。天地攸分后,万物皆尚对待,故有物必有体用,有体用必乃有形也。是老子所言,盖谓天地未分前之混沌,以其无以名象,但能肇成万物,故强名曰道。道犹理也,路也。此理自天地有而则之无,自无而有,亦犹太极之自无而生有也。太极之理,本乎先天,人居后天对待之中,安可致知,故惟逆推而知之。孔子曰:易逆数也,盖深悟此理矣。逆推在人,故众说必不苟同。复又有言太极为虚无之本体者,有言太极为浑然一气者,有言太极即天地已形而未苏者,众说纷纭,不胜赘述,余故自以其悟,解其理,以咨明哲。
太极不明,易理无以成其道,余以为“易有太极”之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