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恒追求
付出多于回报 陈安之:一个人成功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别人帮助,你越愿意付出,越愿意与别人分享你所拥有的,就会有越多人愿意帮助你,你的收获也就越多。 * 【案例】长岛村芳雄的原价销售术。 日本东京岛村产业公司董事长岛村创业时先以五角钱的价格购进45厘米长的麻绳,然后原价卖给东京一带的工厂。由于价格便宜,很多公司成为岛村的客户。一年后,岛村拿着购货收据找到客户,说明实情,客户为他的真情感动,自愿把价格提高到5角5分。接着他又去麻绳厂交涉,厂家看到他给客户的收据存根,十分感动,答应每根麻绳的售价降为4角5分。买主卖主一升一降,岛村每根绳子可获利1角,按照每天1000万条交货量计算,他一年的利润就是100万日圆。岛村由此发展起来。 * 苦难是宝贵的财富 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案例】在艰难中自强。 日本和香港的巨富们几乎都是出身寒门,文化程度大多为小学、中学——贫穷的生活不容许他们接受太多的教育。他们成功靠什么?答案是“苦难”。 比如霍英东出生于穷苦的水上人家,岸上竟没有他们的立锥之地,他们竟不习惯穿鞋。父亲穿鞋上岸,在饭馆翘二郎腿吃面,回家时竟把鞋子忘在那里。霍英东当过铁匠、苦力,当苦力时被煤油桶砸断一根手指。苦难没有使他屈服,他不断激励自己“不在艰难中屈服,要在艰难中自强”,最后终成大业。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人士往往是兴趣广博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要成功必须对他所从事的事物感兴趣,工作或研究应该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被他视为乐趣和爱好。 * 【案例】蒸汽机的发明。瓦特小时候在厨房里看见水壶被什么东西顶起来,感觉很奇怪,掀开盖一看,只有蒸汽,别的什么也没有。蒸汽能有这么大力量?如果有更多的水,不是会产生更大的力量吗?经过长期研究和实验,瓦特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 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莎士比亚: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练习〗怎样化失败为动力? * [1]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2]分析失败的过程和原因;[3]构思下一步行动计划;[4]想象自己成功的图景;[5]把失败的记忆埋藏心里;[6]重新行动。 * 第二节 环境意识——成功的智慧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 人的一切都可以被剥夺,但对环境的意识是永远不能被剥夺的。每个人都是永远地生活在自己的意识环境里的。 *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人们对环境所抱的态度是逃避、顺应,还是改造,这完全决定于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境基本上有两大类: 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 前者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后者是各种社会关系,是发展心智的基本条件。这两类环境对于个体的生长发展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 环境对人所起的主要作用是社会化,就是将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学会独立、自理; 二是掌握有关的行为规范、准则,学习相应的礼貌、公德以及与人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三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活理想; 社会化的对象:所有人. 儿童\成人都有社会化的可能和必要,如当遇到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能够再学习再社会化。特别是社会的变革期,为了适应环境必须要再社会化。 * 是环境改造人,还是人改造环境? 人的成功离不开环境,你如何意识环境,你就如何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智慧。 * 一、环境意识--人生命运的主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生存的法则。 人类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适应环境,否则生命连一天也不能维持。适应是一种智慧,也是一个长期“被遗忘的角落”。 人和环境的关系:决定于意识 * 心理学认为,人是环境人。环境塑造了人。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人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变环境,但必须先顺应环境。 大环境是不易改变的。能改变的则是人对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思想意识环境中的。 人的一切自由都可以被剥夺,但剥夺不了他对环境态度的自由。 * 1、人对环境的基本态度: 一是积极适应,二是消极适应。 所谓积极适应是在顺应、了解的基础上去选择、抗争、追求-----生活的真谛。 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只有顺应,没有选择、抗争和追求,而且感到一切都心满意足,形成“知足者常乐”的不求上进的满足感,这就是一种消极的适应。 只有积极适应的人,才能不断进取和发展,才能成为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前进的卓越人才。 * 剧烈的社会变革和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期将越来越短,不适应是常有的事。所以,适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匹克球理论考试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一+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一):求职和应聘(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docx
- 一 《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匹克球运动 场地的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pdf VIP
- 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实验教学说课稿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
- TUNP-卧式操纵盘离心爆珠在线植入设备.pdf VIP
- 草布、衣服、床单被服洗涤服务方案.docx
- 2024年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真题.docx VIP
- 高标准农田鱼眼泡低洼地治理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