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李双蕾 糖尿病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各国DM的发病率均在上升,其中90%为2型糖尿病 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年报告,全世界现有糖尿病(已经诊断)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 发展中国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200%比45%),21世纪DM 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糖尿病合并症患病率高问题严重 2001年糖尿病学会对30省市住院病人调查: 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 60% 合并肾病、眼病患者各占 34% 成为糖尿病人主要致残、致死原因 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糖尿病的认识 公众对糖尿病认识差,防病意识差 已诊病人对治疗认识差 专业人员的认识不足 人员问题 专业人员不足 现有专业人员,因地区、单位、本身专业水平不平衡 经费不足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型糖尿病(T1DM) T1DM发病率特点 世界不同地区发病情况差异巨大,以北欧国家为最高,而东南亚国家则相对较低 中国是世界上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1996 年 T1DM发病率为 0.57/10万,全国约300万 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例数亦不少,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左右 T1DM发病率有一定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1996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1/10万) 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受损 T2DM患病率特点 患病率急剧增加 发病年龄年轻化 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大量存在 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 农村城市化,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患病率急剧增高 T2DM患病率:1979:1.00% 1996:3.21% 2002:4.37% 年增 0.1%以上,全国约4000万 T2DM发病年龄的年轻化 逐代年轻现象:子代发病年龄低于父母 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值得关注 糖尿病分层标化患病率 年龄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 中国糖尿病伴发疾病患病率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点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 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糖尿病住院病人大血管病变现状 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的倍数与国外相似,而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增高的倍数则远远高于国外资料 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大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缺乏简便易行的流行病检测手段,难以进行人群普查,表中所列的总人群百分比较实际为低。本研究为住院病人,糖尿病相关大血管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我国糖尿病住院病人微血管病变现状 双目失明患病率增高的幅度较小,仅为非糖尿病者失明率的2倍左右。可能由于我国非糖尿病人群双目失明患病率很高所致 尿毒症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增幅极高,可能说明糖尿病肾病是对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巨大威胁 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 包括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的类型、发病年龄、病程,以及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和性别等等 糖尿病发病年龄及病程与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而且危险系数较高。发病年龄越低,病程越长,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越高 代谢控制与慢性并发症(1) 在危险因素中,体质指数、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出现的频率较高 体重大的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这可能是引起体质指数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的原因,同时提示减肥有可能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代谢控制与慢性并发症(2) 高血压与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神经并发症均密切相关,收缩压与各种并发症均相关。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因素,说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 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等血脂异常对并发症的影响,提示我们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中,不但要关注血压的控制,也要关注血脂的调节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筛查方法 推荐应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进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可仅监测空腹血糖。仅测空腹血糖而有漏诊的可能性 毛细血管血糖只能作为筛查糖尿病预检手段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重点人群为: 年龄≥45岁 体重≥正常体重的115%或体重质量指数(BMI)≥25/kg/M2者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以往有IGT或IFG者 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 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重点人群为: 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有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