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断翅山鹰”影像素描.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断翅山鹰”影像素描

“断翅山鹰”影像素描   《断翅山鹰盼翱翔》一片已经在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并作为安徽省党员电教音像教材下发,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部片子是我们去年拍摄的,拍摄的过程中,发生了无数让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极为震撼的细节,至今思之,心情尚难平静……      不可思议的外乡人      去年7月19日,安徽省黄山市电教中心的黄主任打电话来对我说:“小汪,你那里有个很好的题材。昨天的《黄山日报》第四版有篇人物通讯,你看一下,看看能不能拍成片子。”   同一天,美溪乡兰湖村支部书记、选派干部胡文东也打电话到组织部请示:“有个浙江人,在我们这儿呆了快20年了,最近种植高山茶闹得挺红火。他想申请入党。他是外乡人,我们能否接受他的申请?”   还是同一天,电视台的朋友告诉我说:“有一个身残志坚的人物典型,不但身残志坚,还带领群众致富。这人不简单,你看见他一定震惊,我强烈推荐你看看!”   我还没有看见这个人,却已经先小小地震惊了一回。身残志坚,我还没有亲眼所见,但却惊讶于在这同一天,同一个人,“闹”出这么多事情,这么轰动,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我马上拿来昨天的《黄山日报》,目光移到了第四版:“在黟县美溪乡兰湖村的高山上,有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外乡人……”      “断手”的精神家园      美溪乡兰湖村是安徽省黟县比较偏远的一个村。我们到那里时已近中午。胡文东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外乡人。外乡人叫褚建彭,是浙江丽水人,在这一带名气很响,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断手”。   大家口中的“断手”并不是一个带歧视意味的称谓,而是对褚建彭的一个昵称。褚建彭少年时在家乡碾米,不慎被绞入飞速运转的轮带,两只手一只齐肩而断,另一只从手肘处断掉。断手的老褚初到黟县的时候,和人不熟,饶舌的浙江话让人一时很难听清楚他的名字,他就摆摆空空的衣袖说:“叫我断手好了!”   褚建彭在海拔1300多米高的妙峰山顶峰拜祭堂上种植高山茶。除了偶尔下山购买伙食和日用品,平常都是在山上守着茶园。山上不通电,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信号。那是一个对现代人来说极为艰难的世界,一个分外寂寞的世界,却是一个残疾人的精神家园。      精明的主人公      褚建彭在村委会前静静地等着我们。他留着短头发,眼神老实,但其中也透着一丝生活磨砺出来的狡黠。衣裳是披着的,两只空空的衣袖垂下来,随风飘动。   虽然语言上有些障碍,但我们相谈甚欢。电视台的朋友把机器架起来时,他突然站起身来有些生气地说:“我不拍!”做势欲走。拍片是事先说好了的事,我们不知这是怎么了,都愣在了那里。一位村干部和他到边上叽叽喳喳了一通,过来告诉我们:“他想你们到他住的山顶上去拍。”   原来,褚建彭担心我们不愿上山,就在山下拍完他的事迹。他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当地乡、村干部也担心我们爬不了妙峰山,曾劝我们在山下采访褚建彭就算了。至于茶园场景、工人采摘画面,可以调用电视台的资料。我们当时没答应,但也没好意思拒绝。然而,精明的褚建彭却看出了这个迹象,用这种行为断然地邀请我们去看看他真实的事业,真实的生活。我理解那种感受。也许,他的事业在很多老板眼里,也就是赚点辛苦钱。但在他内心深处,肢体上残疾引起的自卑感和创下如此事业的自豪感错综复杂地交织着,他希望我们正视他,明白他。      一路山歌上“鬼爬”      妙峰山顶峰拜祭堂在当地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鬼难爬。在本地,除了帮褚建彭打工的工人,就没有几个人曾爬上去过。   褚建彭肩上一头挑着我们晚上的铺盖,一头挑着三十斤米。我们要替他挑,他很执拗,说什么也不肯。竹扁担在他肩上晃来晃去,却奇妙地保持着平衡。他一个肩膀挑累了的时候,就耸动肩膀弯弯头颈,很容易地就把几十斤重的担子从一边肩上换到另一边肩上。看一个双臂残缺的人挑担,确实是一件相当震撼的事。   我们一会儿跑到前面拍褚建彭挑担登山的镜头,一会儿跑到后面拍他的背影。不久,我们开始没了跑来跑去的劲头儿,渐至垂头耷脑,气喘吁吁。褚建彭这时候却不显疲乏,居然唱起山歌为我们鼓劲。山歌咿咿呀呀的,有很浓的浙江味道。歌声悠扬,透着欢快,但细听起来里面还流露出一股思念的味道。在唱起浙江山歌的时候,褚建彭是否想起了他的家乡呢?抬头看去,他谜似的背影却找不到萧索的感觉。心中也释然,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为这个人高兴,他在离家千里的黟县,找到了生存的尊严和目标。      没有笑意的眼神      褚建彭同意我们为他拍摄专题片,就不得不在我们面前暴露他的残肢。我们要拍出他的身残志坚,就不得不让他的残疾暴露于摄像机前。当褚建彭耸动双肩、抖脱衣裳的时候,很多人都扭过头去,不敢直视。暴露别人的伤口实在是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尤其是你不得不这么做的时候。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