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畅销书变迁研究基于大众文化视角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畅销书变迁研究基于大众文化视角
【摘 要】自1990年以来勃兴的畅销书现象引起了社会,包括学术界的广大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描述了畅销书自1990年以来18年的发展变化特征,在阐明这种变化特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同时,也试图挖掘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机制,同时也阐述了畅销书现象对社会机制的反作用。
【关键词】畅销书;畅销书发展变迁;大众文化;公共文化领域;美国化
【中图分类号】 G206.2 【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缘起
在中国大陆,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畅销书[1]现象的勃发是在1990年左右。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产物,畅销书从诞生伊始至今,都获得了社会大众与学界的关注。对畅销书的研究大体上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绝大多数研究从畅销书的经济属性出发,探讨如何能使图书获得最大的畅销效果,继而追求经济上的巨大利润;另一方面,一部分学者则侧重于畅销书的文化属性,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探讨作为大众文化表征的畅销书是如何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大众心态。后者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不是非常成熟。
本研究的主旨是以作为大众文化表征的“畅销书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的方法描述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的发展轨迹和脉络,并试图解读这样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变迁,同时也进一步探讨这种变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机制以及畅销书现象对这种社会机制的反作用。
二、文献回顾
在对中国大众文化整体特征的发展变化上,许多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王一川在其《从启蒙到沟通――90年代审美文化与人文精神转化论纲》一文中,总结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领域的几个发展趋势:审美转向泛审美;精英知识分子转向大众文化领域;从一体化到多元互渗;社会公共领域从单语独白到杂语喧哗(王一川,1994)。他在《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中,从侧面介绍了大众文化由“理性沉思”到“感性愉悦”的发展变迁路线(王一川,2003)。另外,在论述大众文化的??体变化特征方面,学者高丙中在《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中国文化的群体差异及其变迁》一文中,认为精英文化在向大众文化变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如下的五点特征:1、知识分子自动放弃精英文化的中心地位;2、功利化和实用性要求大增,“终极关怀”输给“现金关怀”;3、原先的道德体系动摇,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4、审美卓越性受挫,消费意识抬头。(高丙中,1996)
同样,韩大强在《大众文化的狂欢与精英文化身份的焦虑》一文中,论述了大众文化的狂欢化、日益喧嚣的趋势,同时认为大众文化的这种变化加速了文化多元化的进程,然而随着大众文化对个人化和个性化的张扬,社会的公共话语和共同关怀却日趋淡薄。(韩大强,2006)
除了探讨大众文化整体特征的发展变化之外,陶东风专门讨论了文化的话语权人――作者。他在《90年代文化论争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就知识分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涉及的核心就是知识分子逐渐被“后知识分子”取而代之。所谓后知识分子,指的是不再关系启蒙使命与终极价值,而是满足于用平面的形象文化来描述所谓当下的社会现实与文化状态。(陶东风,2002)同时,南帆在《大众文学的历史涵义》一文中,也着重探讨了作家与大众的关系。他认为,随着大众文学在商业社会中得到定位,大众的身份为被界定为“消费者”,随之大众文学的作者也不再承担启蒙、教化的重任,而成为社会娱乐性消费的一部分。(南帆,2001)
金元浦的研究重点则是社会大众文化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在金元浦的《重新审视大众文化》一文中,他积极地肯定大众文化能创造出新的公共文化话题,极大地拓展了社会文化的公共空间,因此他认为大众文化体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民主化潜力(金元浦,2002)。
最后,除了上述专门研究大众文化内部的种种属性的文献之外,有一些学者从大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上阐述了大众文化的变化特征。王晓德在《在关于“美国化”与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思考》一文中,说明了目前的中国文化正在不断地经受着“美国化”的冲击和考验(王晓德,2005)。学者龚炜也在《影响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五种合力》一文中阐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在2000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而且这种冲击甚至波及到了服饰发型、流行歌曲、日常用语、通俗书籍、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龚炜,2005)。
根据上述文献,我们可以总结出大众文化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特点如下:
1、功利化、日常化:从理性沉思到感性愉悦,逐渐放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而转向对功利性、实用性和娱乐消遣性的追求;
2、多元化:从一体化走向多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