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纸钞”为了迁徙纪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陈纸钞”为了迁徙纪念

“大陈纸钞”为了迁徙纪念   就像成群结队的候鸟一样,人有时也会因为某种原因,或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迁徙。古时候的游牧民族,为了族群的生存,需要随季节更替和牧草的丰美进行迁徙。吉普赛人,有名的迁徙民族,自公元五世纪起其祖先便离开印度,十世纪时为应对突厥人的入侵而再次迁徙,经波斯最终进入欧洲,自此再无折返。如今吉普赛人(或称罗姆人)分布在欧洲及全球许多国家,抑或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背井离乡。1940年,盟军执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至今仍是二战历史上最蔚为壮观的迁徙行动之一。九年后,经历了连年战火的中国亦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曾在作品中动情地回忆她的母亲,以及许许多多同她母亲一样的人们,在战争的迫近下仓促地离开家乡,或是去了台湾,或是去了香港,也有的飘泊至海外。她的母亲当时还只是妙龄少女,是浙江淳安人。她走的时候,没有任何怀疑地认为自己只是暂时离开,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所以在那个可能下着南方绵密的雨的清晨,她也没有带上多少细软,甚至都没有多看一眼古城的城楼,就此离开。后来修建水库的时候,淳安老城全部被水淹没,而当年离开的女子,再未从那城门楼下走过。   龙应台的母亲或许只是那个年代动荡不安的迁徙中极其普通的一位。1949年在内战中节节败退的国民政府迁徙到了台湾,前前后后,陆陆续续,一同离开中国大陆去往台湾的军人、眷属、一般民众,总数甚至高达一百万人以上。此后的五十多年里,由于两岸处于分裂对峙状态,那些当年背井离乡的人们,在高山之上望我大陆兮,望不到,独留空悲怆。朝鲜战争爆发后,残余的国民政府军队除台湾外,仅盘踞在浙江及福建沿海的部分岛屿,主要的据点有浙江的大陈,福建的马祖和金门。1955年1月,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一举攻下了位于浙江台州椒江口外海的一江山岛。此时,以一江山岛为外围屏障的大陈岛及附属岛屿,一场激烈的战斗正风雨欲来。1955~2月8日起的四天时间里,台湾当局在美军的协助下,开始全面撤退上、下大陈岛,渔山列岛与南麂列岛等岛礁上的居民和部队,总计达28000余人。居民们全数被安置到台湾本岛,军人则移防到金门和马祖。蒋经国亲自指挥了这场撤退行动。   那是依旧寒冷的时节,海面上风劲劲地吹.局势吃紧,渔民们已无法再捕鱼。在家乡过完最后一个农历新年的人们.已经可以感受到气氛的紧张,狭窄的街道上店铺基本已歇业。元宵刚过(1955年2月8日为农历乙未年正月十六),首批撤退的军民就踏上了迁徙的行程,在南方等待他们的是另一个岛屿,有着不同的文化,讲不同的方言。在海上颠簸了几天后,比起几年前那永远到不了基隆的太平轮(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由上海航行至基隆途中失事沉没,导致932人罹难,仅36人生还),他们幸运地抵达了台湾,劳顿而陌生。这批经历过战火,经历过历史跌宕的人们,带着对故土的不舍,可能再也没机会踏上大陈岛的海滩。又如同当时青春飞扬的龙应台母亲一样,许多人固执地认为他们会再回家。于是,匆忙地离开,匆忙地上船,又匆忙地在台湾落脚,能随身带走的终究只是少数,就连那用布手帕仔细地包好的钞票,在踏上台湾的那一刻,就被要求兑换成可在台湾流通的新台币钞券。多年后,除了当时官方留下的影像数据,谁也没有想到,见证当年这段迁徙史的记录者竟然是那些被要求收缴兑换的纸钞。   我端望眼前这套总共四种面额的加盖有“限大陈地区通用”的纸钞,似乎可以闻到海水的味道并感受到早春海面上寒凛的海风。我好奇它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转手:谁是第一个使用它们的人?谁又是最后一次用它们完成交易的人?这些人如果还健在,也应是古稀老人,他们在哪里?又是否知道曾经接触过他们肌肤和汗水的某张纸钞现在依旧存在于世间的某个角落,将所有往事封存?这套大陈岛曾使用的纸钞以直式印刷和现在纸钞大都以横式印制不同,与同时期的新台币一样,均由台湾银行发行。面额共有壹角、伍角、壹圆、拾圆四种。票面正面上方印有孙中山先生肖像及台湾银行四个大字。下部是中文书写的面额和套花图案。在面额的左右两侧各有红色的加盖字“限大陈地区通用”。背面则是台湾银行大楼及台湾地图.另有加盖的两组红色“大陈”地名字样。四种面额均以不同颜色印刷,其中壹角券是橘色,伍角为草绿色,壹圆是祖母绿色边框配浅绿的底,拾圆则是深沉的藏青色配小米黄的底。   大陈岛的居民们第一次拿到这些纸钞是在1953年的元旦。那时,朝鲜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陈岛作为前线战地依旧笼罩着对未来很不明朗的空气。同金门和马祖一样,台湾银行开始在这些前线岛屿发行仅供当地流通的钞券,以在管理上同台湾本岛区分开来。于是,在印制好的整版整版的钞票上加盖上了“金门”、“马祖”,或是“大陈”的地名,并限制这些地名钞券同未加盖地名的普通钞券之间的互兑。加盖有“金门”和“马祖”地名的新台币钞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