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汇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汇总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工作规范(2009年版) 陆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年10月下发《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 2007年12月下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 2009年12月下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规范的内容 规范总共包括30个条文及1个附件。 暴露定义、分级及相应处置(1-6) 伤口处理(7-9) 疫苗接种的程序及注意事项(10-15) 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方法(16-20) 再次暴露后处置(21) 抗体检测(22) 不良反应处置(23) 暴露前免疫(24-26)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设置要求(27-29) 说明(30) 附件: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知情同意书 暴露的定义 基础知识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因临床表现以恐水等特征,又称恐水病。 人狂犬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动物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经咬伤处的伤口侵入人体而感染人,伤人动物以犬多见,我国民间也称“疯犬病”。 人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病程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几乎为100%死亡。 基础知识 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猫科、鼬科、浣熊科、啮齿类和翼手类动物等、以及某些家畜,包括狗、猫、 猪、牛 。 我国的狂犬病病例中绝大部分为狗或猫致伤引起,尤以狗最多。偶有猪、牛等家畜和其他动物所伤的报道。 基础知识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口或肛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 呼吸道感染:通过气溶胶吸入感染。曾有报道在蝙蝠群居的山洞中进行探险的科学家以及在狂犬病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了狂犬病毒。 消化道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间残食感染,通过口腔粘膜感染。 器官移植:2004年美国、2005年德国均有报道。 基础知识 易感人群 人类对狂犬病一般都没有免疫力,由于不同的人群暴露于狂犬病的机会不同,因此感染和发病有所不同。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居民发病数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农民为最高发病职业人群。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农村养犬密度高、犬的免疫率低、暴露(感染)后得不到及时治疗等;男性比女性多,一般认为男性好动,外出的机会多、被咬伤的机会也多,尤其是5~14岁的儿童,表现好动、爱玩犬、逗犬、也爱寻衅,因此易被咬伤。 据亚洲狂犬病统计报告,亚洲地区15岁以下儿童占狂犬病发病数的40%以上。除了儿童暴露率高以外,还与这一年龄段儿童自身特点有关,如:身体尚未长高,一旦受到攻击极易被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患病危险大;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自身意识不到存在感染的危险,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丧失了预防治疗的时机。 讨论 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被人咬伤后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并将病毒传给对方,才有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感染了狂犬病毒的人体在未发病之前一般不会向外界排出病毒。 直接接触狂犬病人或病人发病前几天的排泄物,如唾液、尿液等也有传播的危险; 间接接触狂犬病人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狂犬病人的器官、组织(如角膜、肾)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高的传播狂犬病的危险性。 基础知识 病毒怎样侵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咬伤部位侵入,在局部组织中短时间停留,可停留1-2周。狂犬病毒通过咬伤处神经肌肉结合处的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的感觉神经进入神经组织内复制,然后从一个神经元进入下一个神经元,沿着脊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 狂犬病毒在周围神经的轴索内以每小时大约1~3mm的速度向中枢性神经作向心性移动,病毒进入中枢神经对人来说感染已不可逆转,其结局必然发生目前无法治愈的狂犬病,即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狂犬病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从外周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病毒侵入部位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可能越短。 基础知识 病毒怎样在全身扩散? 狂犬病毒在神经轴内运行时是不繁殖的,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内后开始大量复制,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顺向轴浆流动进入周围神经,通过周围神经进入神经分布的组织器官,导致非神经组织(如唾液腺的分泌组织)的感染。 此时病毒已广泛分布于身体内,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才能查出狂犬病毒抗原,抗体则在发病晚期才会出现。 临床上通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