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大学生“疯狂创业”
一个大学生“疯狂创业”
“生命就在于折腾。”23岁的李铄推推眼镜,嘴角微扬,淡淡地吐出这样一句话。他说,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
望着眼前这个清瘦、文雅、略显稚气的大男孩,倾听低沉男中音娓娓道出他那与其年龄不搭调的沧桑经历,不禁让人感慨其与“壮志少年”身份相符的激情,也唏嘘其风光背后“少年老成”的无奈。
生于忧患,拒绝安逸
2002年的高考落榜,没能阻止年轻自信的李铄走出皖北那个贫穷的小山村,梦想走出另一条成才之路的他选择了当时在国内已渐成气候的民办大学。
和很多家境贫困的农村孩子一样,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成为他当时最沉重的负担,长年土里刨食的农家生活,加上父母的体弱多病,根本供养不起一个大学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意气风发的李铄自迈进北京工商管理学院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大学生活。为了完成学业,大学一年级,他卖过报纸、送过早餐、打过钟点工、做家教、发传单……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同时接了8份“活”。
“有时候为了省一块钱,我经常徒步走几站地,一天只吃两个馒头。那段时间,每天早上4:30起床从批发商那里接到早餐奶,然后一袋袋去送,送完之后再赶去上早自习。在学校忙活一天,晚上还要去饭店干钟点工,每天最多只能睡不到6个小时。”因为严重的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心理压力大,1.78米的李铄体重只有51斤。
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压倒这个坚强、倔强的农村孩子。“他们总是说民办大学就是花钱买文凭,没什么真才实学,和国立院校的本科生没法比。来自社会上的歧视让我们成为低一等的‘次品’,这是我最无法忍受的。很多民办高校确实存在虚假宣传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很多学生甚至自暴自弃沉迷于游戏、恋爱而荒芜了学业……我觉得不是别人看不起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的不自信、不自重、不自爱,是我们自己看不起自己。”
大一下学期的学费是李铄一块钱一块钱攒出来的。那时,不管他的日子过得多么辛苦,每个月都要给家里寄500块钱。李铄说,给家里寄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认识李铄的人都说,这个并不起眼的大男孩有着非同寻常???毅力和智慧。不甘平庸的他开始尝试做些“小生意”,2002年放寒假的时候他看准了北京二手手机市场,用身上仅有的1000多元买了5部二手手机,回到老家马上销售一空。2003年年初,表哥从上海运来的一大批衣物交给李铄处理,李铄用三轮车拉着到农村集市叫卖,很快被抢购一空,转手就净赚了1000多块,正是一连串的“买进卖出”的成功,让李铄决定“大干一番”。
巅峰谷底,铄沙成金
2003年的春天,“雄心勃勃”的李铄开始着手创办自己的公司,主要经营教育产业。但是,就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李铄却遭遇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寒冬”:身体孱弱的母亲突然病重急需用钱,来势凶猛的“非典”又让他刚刚起步的公司经营惨淡,外出打工的父亲在回家途中遭遇抢劫,因顽强抵抗惨遭歹徒杀害而客死他乡……
一瞬间,李铄的生活陷入一片黑暗当中。“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整个人都傻了,我不停地问自己:该怎么办?该怎么办?身上仅剩的800多元还被小偷偷去了,那时感觉就是绝望,看不到人生的一点光亮。”
“我特别感谢我当时的班主任田老师。那段日子,田老师找我谈心,谈人生、谈理想,给予我人生的希望,我才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决定坚强地活着。但我确实上不起学了,我要养家糊口,挣钱治好我母亲的病!”李铄红红的眼睛中露出一丝坚毅的光芒。
2003年,李铄从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退学,田登琪老师回忆说:“这孩子是流着眼泪离开学校的,他喜欢读书啊!”
田登琪或许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学生李铄会有自己的公司,更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疯狂”地“折腾”,但她却给予这个有志的孩子最大的支持。
“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田老师帮了我,为了办公司,前期的启动资金都是田老师用房子作抵押贷的款。以前上大学的时候筹不起学费,全是田老师给垫付的。”李铄提起自己的恩师满是感激之色。
田老师对自己的爱徒也是青睐有加:“李铄是一个很有想法、懂得坚持的孩子,他从没有因环境的艰苦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在退学一年半以后,李铄在2004年年初开上了自己的车,在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在中关村的上地有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数百万元,这一切都在预示着这个20刚出头的青年前途无量。
严冬来临,春天不远
在成功承办了“全国民办院校招生人峰会暨教育投融资洽谈会”“中国高考招生论坛”等多次大型活动后,李铄的教育产业公司在民办教育界产生了不小影响。年轻的李铄不再被合作伙伴当做孩子,甚至还被业界称为“撬动地球的小人物”。
但是,没人想到一场噩梦正在悄然逼近。因公司下属员工涉嫌诈骗,毫不知情的李铄被卷入到一场莫名的纠纷之中。尽管最终李铄洗尽了“冤屈”,但外界扑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