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老古董商弥留之际悄悄话
一位老古董商弥留之际悄悄话
乱世藏金,盛世藏宝。然而,被持续火热了20余年的收藏业界内外虚虚实实的传奇故事搅得头晕脑涨的时候,我不禁想起父亲弥留之际说的一席悄悄话。
谜样父亲临终留言
父亲自幼勤奋好学,经营古董玉器业30年,开过“振兴斋”古玩店,做过些像样儿的买卖,在北京古玩界小有名气,解放前夕却穷困潦倒。他终日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与子女闲谈,许多谜团,一直未得其详。
记得1948年大年三十晚上,父亲做生意深夜未归,举家断炊。一家老小饿着肚子勉强上了床。谁知,第二天一早,屋内摆满年糕、牛羊肉、米面和新添置的衣服鞋袜,仿佛财神爷前晚光顾了。父亲到底是怎么撞上大运的?
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母亲不在家,有位穿灰色列宁装、年轻貌美的少妇突然造访家父,密谈良久。她究竟为何而来呢?
直到1976年父亲弥留之际的一席悄悄话,才使我如梦初醒。但我来不及细细品味便卷入剧烈变革和繁忙的工作之中了。
上世纪70年代末,表妹赴香港洽谈商务。席间,一位居港的北京古董商打探家父名字。表妹顿感惊诧说:“那是我舅父啊,可惜几年前已经作古了。”在座的先父老友无不潸然泪下。发问者叹息道:“哎,想不到北京老古玩界又少了一位诚实的内行啊!1948年末,我曾诚邀先生合伙赴港经营,先生也答应了,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又变卦了……”
表妹的追述,唤起了藏在我心头的悄悄话,父亲生前历历往事如出闸洪流在我的脑海里翻波涌浪,难以平息。
耐得“三年不开张”之味
记得1976年前后,瘫痪在床的父亲曾同我谈过,当年有人曾提议自己出资、父亲出眼力,各占一半股份,共同赴港经营。可是,一来家口拖累太重,更重要的是父亲担心双方难以长期共事,思虑再三,还是没走……
忆及当年我只有30多岁,已有百余篇文章见诸报刊,带着十多年军旅生涯的政治资本解甲归京,怀揣着2000多元退伍费(相当于时下数万元),被安排在机关工作,又很快在闹市区分到两居室楼房,可以说恰在春风得意之时。我肆意地直问道:“古玩界不是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之说吗?可我怎么却见您老不开张的时候多,吃三年的时候少啊?”
老人虽然瘫痪,但思维记忆十分清楚,毫无愧色,气喘吁吁地说:“咱们先不说那时候‘不开张’几乎全是解放前那个人妖颠倒的世道给闹腾的。这句话里有个关键,其实很多人不仅没有真正弄懂,而且是猴儿吃麻花――满拧。正如俗话所说:只见‘贼分赃’,不见‘贼挨打’。很多人艳羡古玩商,以为靠着眼力可以满地‘捡漏儿’,伸手便能大把大把抓钱。其实无论哪个社会,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呀。所以多数人其实只是凭着自己的心思超乎寻常地‘理解’了它的后半句,仿佛只要一提到古董行,就能跟‘开张吃三年’画等号似的。其实戴草帽亲嘴――差远了去了。世人哪里知道古董商的苦辣酸甜,特别是我们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古董商所喝的黄连汤啊!其实要真弄懂也容易,就是要把前半句也记住了、琢磨透了,大概就多少能咂摸出一点滋味来了。”
入行不易,经营靠“等”
“这么说,古董行赚钱很不易啊?”我问。
“看怎么说了。先说学徒吧,一般行业只要一两张普通‘铺保’就行,而你要想入古玩行,就必需拿出两份以上‘硬铺保’――大买卖家开的‘铺保’。因为你所经手的都是金银珠宝,动辄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块大洋,甭说拐带跑了,哪怕有个磕碰闪失都是要命的事呀。可在旧社会,要想求份‘硬铺保’谈何容易?一般行业学徒三年出师,可以出去挣几个钱了。可古玩行学徒则需六年以上。我虽在舅舅家学徒,也概莫能外,照旧六年出师。为什么呢?一来古董界就这规矩;二是你要练出点眼力,没六七年功夫简直就入不了味。再说做买卖吧,我一进店才知道,有的店虽偶尔能捞到像样买卖,但多数店里时常冷清得很,要想卖出一两件古董十分不易。舅舅店里生意萧条,饭菜不得不省着点。而我的胃又出奇地好,有时吃不饱也不敢吭声,怕招舅舅不待见。那时候学徒每天扒开眼睛就得干活,连星期天也不休息,只有从大年三十到初四可以歇。除去管饭,平常一个大子儿也不给。年终能领到六块(相当于时下600元)赏钱,那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总算能给爹妈尽点孝心了。”
说话间,他眼角漾出晶莹的泪花。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父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说几分钟,就得帮他喂水喂药,翻翻僵硬的身躯,揉揉变形的肌肉,以缓解周身疼痛。但他抹掉眼泪,坚持着说下去。
“生意行话说:‘上赶不成买卖’。买古玩玉器动辄就得掏出成百上千块,即使真正的有钱人也得慎之又慎呐,就是急需古董送礼以求一官半职,也左挑右选,货比三家。所以赚钱机会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古玩行不能‘冷手抓个热馒头’,像卖菜、开饭馆那样‘打快勺子’,得习惯坐‘冷板凳’,得有长长的性子,大大的功夫。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