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研究生硕士班招生考试考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十二研究生硕士班招生考试考题

九十二學年度研究生碩士班招生考試考題 土壤學 試敘述土壤膠體的電荷來源?其在控制離子交換反應上的機制為何?又其與作物吸收營養元素機制上有何關係?(20分) 試述土壤有機質的界說及其定義,並說明影響土壤腐質化作用的因子。(20分) 試述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及其間之交互作用的類型。(20分) 土壤受相關成土因子之影響而逐漸形成土壤化育層,在此變化過程中常見之主要作用機制有哪些?而在土壤化育層中有哪些主要層序(Master Horizon),並說明各層序形成之原因。(20分) (a)何種情況下土壤剖面中的土壤水分壓力勢能可能相同? (b)此種情況下的達西速率與導水度之間有何關係? (c)進一步說明或證明達西速率與孔隙平均速率之比值恰為土壤體積含水量。 (d)此一農地,經測試分析其剖面土壤假比重平均為1.3 g/cm3,真比重為 2.6 g/cm3,在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為0.25 g/cm3的穩定狀態下,測得導水度為2.5×10-3 cm/hr。環保人員發現有一批廢棄物被惡意埋在1公尺深的土壤中,且不時滲出不能被土壤與植物吸收或吸附,也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毒性化學物質,因此該毒素被土壤水分帶著往51公尺深的地下水移動。算算經過幾年以後,該有毒化學物質就開始污染地下水? (e)後來採樣分析發現實際在6公尺深的土層以內,也就是在廢棄物底下 5公尺內的土壤中,測得該毒性化學物質,算算到底該批廢棄物可能已被埋藏幾年?(20分) 肥料學 請分別敘述石膏在強酸性土壤和鹽害土壤的改良機制(mechanisms)?並敘述增進石膏改良效應的配套措施?(15分) 請敘述並解釋土壤pH的改變對下列因子的影響:(20分) 1.土壤氮有效性 2.土壤磷有效性 3.土壤鉀有效性 4.土壤微量要素有效性 請由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三方面論述製作堆肥時應注意事項?(15分) 請說明堆肥施入土壤後對土壤性質之影響及應注意事項?(15分) 硫酸銨(含氮20%)、過磷酸鈣(含磷酐18%)和氯化鉀(含氧化鉀60%)是常用的三要素單質肥料,請問:(20分) 利用上述三種單質肥料配製三要素含量為8-8-8的複合肥料1000公斤,敘述配製過程? 如果我要配製三要素含量為20-20-20的複合肥料,上述三種單質肥料可以用嗎?如果不可以,請幫忙指出有哪些肥料可以取代?並敘述配製過程? 長期大量施用自行配製的8-8-8複合肥料,可能會衍生哪些問題?申論之。 請敘述硫酸銨、過磷酸鈣和氯化鉀等單質肥料的產酸機制? 六’、溪湖某農友,週年栽培花椰菜(種植開始土壤深翻60公分以上,並作 高畦,溝深60公分,每年約可種植4作,作與作之間並無耕犁及明顯 區隔,而是在舊株採收後,於鄰近定植新株),在其所有的0.5公頃農 地上,除於整地時施入有機質肥料7.5公噸外,一整年中尚施入尿素 (46-0-0)800公斤、硫酸銨(20-0-0)1480公斤、氰氮化鈣(20-0-0) 300公斤、台肥43號(15-15-15)640公斤、過磷酸鈣(0-18-0)960 公斤、骨粉(4-20-0)400公斤和氯化鉀(0-0-60)760公斤,又該農地 表土性質如下:砂質壤土、pH5.2(水土比1:1)、EC 958us/cm(水土 比5:1)、有機質0.7%、無機態氮74.2mg/L(2M KCl抽出)、白雷氏 第1法磷222mg/L、請回答下列問題:(15分) 計算該花椰菜農友一年施入土壤中的三要素含量分別是多少?以公斤/公頃表示。 對於該花椰菜農友的施肥量與種類,提出您的看法?有否改善空間? 施入土壤中的氮素肥料有哪些途逕離開土壤?請您估算每種離開方式的量(或百分比),由多至低討論之。最後並提出增加氮素利用率的方法。 (題目未提及的施肥分式、施肥時期、灌溉方式、灌溉量都影響b和c 的作答,您可自行假設說明之) 實驗方法與文獻寫讀 是非題 20%,每題2%,每一個題目的所有敘述正確填(O),錯誤為(X) ( ) 1. 科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整理與研讀過去的文獻之後,再就前人研究不完整之處提出假設,然後才決定所要研究的現象與問題,最後才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 ) 2. 有某個實驗的量測值(例如土壤酸鹼值),在對一個樣品重覆測量五次之後,都得到完全相同的數據,即使在重覆五次的量測過程中,其量測程序與實驗操作每一次都有所不同,但只要是所有的量值都來自同一樣品,這個量值的平均值仍可以視為相當精準,完全沒有誤差,所以可以作為文獻報告發表所使用。 ( ) 3. 實驗上,因為儀器的靈敏度或是環境溫度與濕度的變動等等無法控制的因素所產生的誤差(random errors),一般會因為測量次數的增加而改善。 ( ) 4. 對於實驗樣品的設計,包含取樣方法與樣品數目,應視情況而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