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筛查与诊疗概述医学.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型糖尿病筛查与诊疗概述目录页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213 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 2型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2014年最新IDF糖尿病地图:糖尿病的发展仍然迅猛,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亿!糖尿病患者数前十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埃及德国土耳其日本96.295.92亿66.8525.7811.623.87亿非洲↑ 93%9.12中东和北洲↑ 85%9.02东南亚↑ 64%7.59中美/南美洲↑ 55%7.28西太平洋↑ 46%7.23欧洲↑ 33%7.21北美和加勒比↑ 30%百万 2014 2035我国2型糖尿病认知率低,治疗达标率更低以糖尿病患者为1计算占糖尿病患者的比例(%)Ning et al. JAMA. 2013;310(9):948-59糖筛网最新数据显示,门诊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仅三成8.07.977.897.9平均HbA1c(%)7.83HbA1c<7%的比例(%)7.87.747.7年份注:2009年63.21%为OAD患者;2010年全部为OAD患者;2011年66.35%为OAD患者,2012年52.71%为OAD患者目录页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213 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 2型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2型糖尿病进展的一般历程7.06.1空腹血糖11.17.8餐后血糖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家族史或遗传倾向种族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或合并空腹血糖受损)代谢综合征超重、肥胖、抑郁症饮食热量摄入过高、体力活动减少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我国糖尿病中国成年人高危人群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高危人群超重或肥胖Δ,合并以下任一条:一/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GDM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中任一条;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Δ在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超重:BMI>相应年龄值、性别的第85位百分数肥胖:BMI>相应年龄值、性别的第95位百分数*类固醇糖尿病:由于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或外源性应用糖 皮质激素所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开展普通人群的糖尿病筛查——《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年龄积分20-24025-34435-39840-441145-491250-541355-591560-641665-7418收缩压(mmHg)积分1100110-1191120-1293130-1396140-1497150-1598≥16010BMI积分22022-23.9124-29.93≥305腰围(cm)积分男女7570075-79.970-74.9380-84.975-79.9585-89.980-84.9790-94.985-89.98≥95≥9010计算风险总分年龄(岁)收缩压mmHg家族史腰围BMI性别20男无????有女06≥25得分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检查2型糖尿病进展的一般历程7.06.1空腹血糖11.17.8餐后血糖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1)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检测≥11.1或(2)空腹血糖(FPG)≥7.0或(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除血糖之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是很好的诊断标准之一HbA1c及其与血糖的关系HbA1c(%)平均血糖(mmol/L)67.078.6810.2911.81013.41114.91216.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产物,该过程不可逆;HbA1c与血糖成正比,反映患者近8-12周血糖情况HbA1c较血糖结果更稳定HbA1c:较OGTT试验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变异性小,且不受进食时间和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患者依从性好。~120天血糖血糖血糖→HBA1c:由“点”到“线”HbA1c血糖HbA1c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受到普遍肯定HbA1c≥6.5%2010年2011年2013年ADA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一切点诊断糖尿病中国推荐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小结对于血糖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人群应当积极开展一

文档评论(0)

大漠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