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儒家经典20
敦煌儒家经典《论语》《孝经》《尔雅》 杂录 论语今存敦煌《论语》写卷92号(piece),包括法藏47号,英藏22号,俄国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16号,北敦(国图)2号,印度事务部图书馆1号,日藏及散本4号。这92号写卷依内容又可分为6类: 1.白文《论语》 2.郑玄《论语注》 3.何晏《论语集解》 4.皇侃《论语疏》 5.佚名《论语摘抄》 6.佚名《论语音》 白文《论语》残卷共6号,缀合成4件文书藏经洞白文《论语》虽然有经无注,其实皆由何晏《集解》抄录而来P.3783号残篇尾题“论语卷第五”,而同时期吐蕃地区流行的郑玄《论语注》则为四卷本,《集解》两篇一卷,卷五对应《子罕》《乡党》篇,而今写卷《述而》《泰伯》后无“论语卷四”字样者,或以两篇前后写者不同(20行前后字体似有异)。郑玄《论语注》残卷共7号,缀合成5件《郑注》以《张侯论》(鲁论)为本,参照《齐论》《古论》,而何晏《集解》则由《郑注》而来又结合了时人诸家之善。参照《集解》来看,《论语注》的敦煌写卷显得十分稀少,这和同时期吐蕃文书的情况正相反;吐蕃《郑注》的抄写时间多在开天以前,而藏经洞《集解》写本则集中出现在初盛唐以后。从《隋书·经籍志》看,南朝时郑注、集解同时立于学官,而郑氏甚微;周、齐时郑学独立,而至隋《郑注》始盛于人间。我们可以藉由敦煌《论语》的传世情况猜测,何晏《集解》作为童蒙之书在后代逐渐取代了《郑注》地位,而吐蕃文书则由于使驿不通,保留了唐初的用注习惯。何晏《论语集解》今存74号,缀合成60件文书大多数的《集解》写卷都是童子学书,可知当时敦煌的训蒙之书已不用郑注《论语》以敦煌残卷P.2681为例,它记有《论语》卷一《学而》篇并序,文章前端粘附在佛寺文书上,其下题曰:“惟大唐乾符三年三月廿四日,沙州敦煌县归义军学士(郎)张喜进记之”,题下复有题记,则当属连缀的其他文书。皇侃《论语疏》皇侃是萧梁时人,集魏晋数十家说而成《论语义疏》,藏经洞《义疏》残卷仅存1号,且非本地写就,当由宣谕使由中原带去敦煌。其书经文单行大字,双行小字录何晏《集解》首句(余下云云统括),然后以“此明”二字开头,阐释经文大义并作经注义疏。其书今存卷一卷二,卷端用贞明九年藉卷托裱,卷中钤“宣谕使图书记”多方,卷背有“判官汜塘彦寻览”一行。佚名《论语摘抄》此书仅一号,盖学童抄写所为,所据本亦何晏《集解》残卷一纸,长宽32.5x30.5,行24字,页17行,纸灰质厚,网格粗大,字作行书,大小不均,卷无题字,正文中记明了摘录章次佚名《论语音》此书共3号,缀合成为2件文书,一件以《集解》为本,一件依《郑注》L0739 + 北殷42 得到《论语郑注音义》,两篇本是一卷之裂P.3474p2V《论语集解音》是依附于P.3474上的碎片,或为他书原卷的裱褙,残片前两行公有3个直音,注字当为《集解·先进》篇中的经注;就残片性质而言,《法藏》“论语卷第六杂写”的定名似乎更加贴切。《孝经》今藏经洞得《孝经》残卷41号,包括法藏19号,英藏15号俄敦7号,亦可分作6类1.白文《孝经》2.郑玄《孝经注》3.唐明皇《孝经注》4.佚名《孝经注》5.佚名《孝经郑注义疏》6.佚名《孝经疏》白文《孝经》残篇今存26号,缀合成21件文书覈其经文,《郑注》十一卷同白文《孝经》十二卷间极少差异,虽然或有郑序或无序,敦煌白文《孝经》怕十九都来自康成今文。从《隋书经籍志》和《唐志》中不难看出,当时几乎已无单独行世的白文《孝经》存在了以P.3698《丧亲》并序为例,其书行距细密,尾题干支年月,背面有“灵鄙(无包耳)寺学郎X”“庚子年正月二日书纪张富通”等杂写,当时童蒙学书。郑玄《孝经注》共9号,缀合成7件郑玄《孝经注》五代已亡,清人虽有辑佚,然多残简断编,不成系统,法藏P.3428+2674号残篇是迄今发现的,郑注《孝经》的最长版本,几乎占去完书四分之三篇幅。经过林秀一先生《敦煌遗书孝经郑注复原に関する研究》和陈铁凡《孝经郑注校正》的辑证,康成《孝经》蒙尘千年,而终得复旦。唐玄宗《孝经注》开元十年(712)唐玄宗在郑注《孝经》的基础上,御注《孝经》,乃有此本;开元初注,天宝再注,颁行天下,并令刻石。敦煌遗书今仅存其《圣治》1号1篇,实乃异事。陈铁凡说其书与今本注疏颇不相合,或为玄宗初注之遗邪,则未可知。佚名《孝经注》其书今存3号,缀合成为两件S.6177 + P.3378、P.3382三号实为同书,传抄者不同而已从内容上看,这三号书“蔓引故事,流于猥俗”,很有小说家言的特征,有人将其同韦昭《孝经解赞》相联系起来,然而义疏之体起于六朝,本于佛经,如何能够系于韦昭身上。潘重规(重视)先生以为其杂引故事,发挥经义,很大程度受到了唐变文影响,所以这是一篇儒家讲经文。佚名《孝经郑注义疏》其书仅存一号,篇幅却是极长,从《开宗明义章》到《丧亲章》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