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井冈山大井“读书石”见证
井冈山大井“读书石”见证
1927年10月24日,这是井冈山人民不可忘记的一日。这一天,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经过与敌人辗转周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荆竹山越过双马石来到了大井。
从此,尘封的山门缓缓开启,一个千百年来不被人们关注的偏僻小山村走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这里是红四军军部、医务所和红五军所在地,是毛泽东同志经常居住的地方,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金銮殿”。有当年井冈山流传的民谣为证:“行州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
它也因此而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复烧杀。敌人不但放火烧毁了这幢有着上百年历史,作为大井象征的客家白屋,还用机枪扫射群众,其中一次就杀害了135位大井村村民,至今还遗留在残墙上的累累弹孔,便是敌人暴行的铁证。白屋屋后的两棵大树也未能幸免,几乎被大火吞噬了生命。只有屋前毛泽东平时读???看报时坐过的这块大石头,依然在寒风中傲然挺立。它将耳闻目睹的一切都默默地牢记心间。
它清楚地记得:在那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毛泽东经常住在这里。当晨曦显现之后,在夜幕降临之前,总能见到他在这里读书看报,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批阅文件,部署作战方案。晚上,就在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下,看报读书,赋诗写文,点燃起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渴望学习勤读马列
毛泽东深深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他说自己一到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还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所以即使在最艰苦最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他也总是不忘读书。
在井冈山,毛泽东同志最珍贵的家产是一担皮箩,里面装的是文房四宝、文件书籍以及打仗缴获的的报刊。书报就是他的宝贝。毛泽东同志走到哪里,当年的挑夫、后来的共和国少将龙开富,就把这担皮箩挑到哪里。这样,毛泽东同志一住下来,就可以找到自己要看的书报、文件。
据杨至诚上将回忆:“有一天我去向他(毛泽东)请示工作,见他正在看《资本论》,研究马列主义学说。”毛泽东不仅自己下功夫研读马列书籍,用它来指导根据地的工作实践,而且还把它介绍给其他领导人读,带领他的战友们一起学。在中央苏区,毛泽东亲自选了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送给彭德怀,并用铅笔写道:“此书要在大革命时期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在这以后不久,他又送给彭德怀一本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并又在书上写道:“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组织印制了文化读本和《共产主义须知》等政治理论小册子,发给部队官兵和边界县、区、乡工作人员学习,还通过办边界党团训练班,办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第二期为红四军军官教导队,以后又发展为井冈山红军学校),把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结合起来,培养基层干部和军事指挥员。因为毛泽东深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他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战士们:“读书就像树长在土里一样,没有土里的水分、养料,树就长不活;红军战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不懂得革命道理,就不能革命到底。”他还说,“红军天天打仗,没有办法到学校去请教先生,只好请教书本了。书,也就是我们的先生。”
就是在中央苏区紧张的反“围剿”中,毛泽东也仍然想方设法收集马列书籍。《反杜林论》的中译本就是在1932年4月20日他带领红军攻克漳州时收集到的,在长征途中一直带在身边。据当年在长征路上和毛泽东一起行军的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红军到了毛儿盖,没有东西吃,肚子饿,但他读马列的书仍不间断,其中就有《两种策略》、《‘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在长征路上,他患病的时候躺在担架上还读马列的书。”所以毛泽东后来说,他“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
喜爱古书取其精华
毛泽东对于古书的喜爱是他从幼年时代养成的习惯。即使在井冈山时期,有机会他也要读点古书。
毛泽东自己曾在1938年5月3日讲过一件事。他说:“从前我在井冈山时,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有一位农民说:‘没有了!没有了!昨天共了产。’”毛泽东讲这件事是为了说明当时有些农民误认为打土豪便是共产主义,但从中也反映出他对读古书的兴趣,这种兴趣在战争环境里也丝毫不减。
就是在1928年5月陪同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由茅坪来茨坪和大小五井传达省委指示信的往返路上,毛泽东也一直带着书。杜修经回忆:“途中在一个山头休息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拿出一本线装书,是范仲淹写的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为了边民富足.doc
- 为了金色天平.doc
- 为京城老外打造“绿色”菜篮子80后女孩.doc
- 为人口普查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doc
- 为了选民殷殷嘱托.doc
- 为什么受伤总是孩子.doc
-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多党制(下).doc
- 为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策略思考.doc
- 为国名所困马其顿.doc
- 为她胸部捐款.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