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不老“红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 不老“红嫂”

传承 不老“红嫂”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八百里沂蒙山区有这样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   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巍巍高耸的蒙山不会忘记,涓涓流淌的沂水不会忘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沂蒙人民也不会忘记,革命老区的红嫂与人民军队在战火中结下的深情厚谊。沂蒙红嫂身上所展现的那种“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品质正是沂蒙精神最好的诠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人们的心目中,沂蒙红嫂们都像蒙山上盛开的鲜花一样绚丽夺目!      追寻“红嫂”的足迹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在离孟良崮不足30公里的小山村烟庄,6个当时只有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就是被称为支前模范的“沂蒙六姐妹”。“沂蒙六姐妹”这一称谓,是当年陈毅元帅亲自命名的。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军区机关报《鲁中大众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这个模范群体。从此,“沂蒙六姐妹”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沂蒙山区。   1961年,山东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创作了小说《红嫂》。1964年8月,当京剧现代戏《红嫂》搬上首都舞台时,观看演出的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感动得数次落泪。毛泽东指示:《红嫂》这出戏是反映军民鱼水情的戏,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可以教育更多的人做新时期的“红嫂”。从此“红嫂”闻名天下。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120多万群众参军支前,10万多名先烈埋下忠骨。在那斗争形?极为残酷和艰辛、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战争年代里,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沂蒙女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沂蒙六姐妹”就是沂蒙红嫂中最具代表性的支前模范。一组来自临沂市妇联的数据显示: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      “红嫂”精神代代传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六十年弹指   挥间,流逝的岁月早已拂去战争的烟尘,但沂蒙人民浴血奋战、英勇悲壮的日子永远也无法使人忘却。千千万万个英雄的沂蒙女性汇集成了一个名字一沂蒙红嫂,成为沂蒙女性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光荣的革命历史丰碑上。   2009年,4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在央视热播。沂蒙人质朴博爱、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的女王角子宝珍的原型就是有着“沂蒙母亲”之美誉的王换于老人。   《沂蒙》剧中第一主角是迟蓬扮演的于宝珍,“她把最后一粒粮食当做军粮,用最后一块布做军装,送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用一个普通沂蒙女人的朴实、善良诠释了沂蒙精神。虽然于宝珍大字不识一个,但处事果断,脑瓜也好使,村里谁家里还剩多少余粮、谁家里还有多少布?,她都用自己的符号记得清清楚楚。   导演管虎表示,“那些沂蒙山的女子,后来被称之为红嫂的人,更能体现出沂蒙的一种精神内质。因此《沂蒙》的主角其实是这些‘红嫂’们”。   2009年,又一部以沂蒙红嫂为原型的电影《沂蒙六姐妹》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公映,这部影片的副标题为“战争中的女人”,战争本应该让女人走开,因为,女人是柔弱的,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但是沂蒙老区的女人们却英勇无畏的走到了战争的第一线,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为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片中感人的情节、鲜活的形象再一次感动了全国观众。这部影片也获得了全国“五个一”精品工程和华表奖的荣誉称号,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多的是一种肯定,来自全国人民对沂蒙精神的肯定。   2011年5月之3日,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在蒙阴县烟庄村开馆。迟浩田将军高度评价“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她们挥然题词:“沂蒙六姐妹,拥军情不忘。”      沂蒙新“红嫂”      沂蒙女性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沂蒙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在党的哺育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用实际行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沂蒙精神。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沂蒙六姐妹”一直没有停止过拥军的脚步,六姐妹中健在的三位老人继续做着鞋垫,到部队慰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沂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