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吴郡陆氏文化转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吴郡陆氏文化转型

唐代吴郡陆氏文化转型   摘要:运用文献分析方法,考查唐代吴郡陆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认为六朝兼擅经学与文学的陆氏,唐代前期以经学为家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玄宗朝开始渐重文学,中唐以后在继续保有经学优势的基础上,文学修养大为提高,对仕进意义重大。陆氏家族文化结构的转变伴随着内容与风格的转变,经学从章句、记诵之学转为义理之学,文学则更重现实功利性。文化结构的转变与家族政治地位相关,而内容与风格的转变与家族文化的功能转变相关。   关键词:唐代;吴郡陆氏;士族;经学;文学;转型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1)05-0049-05   吴郡陆氏兴起于东汉,三国孙吴时代政治势力达到顶峰,历两晋南朝门第不衰。南朝士族经历梁末侯景之乱、江陵陷落至陈亡的多重打击之后,在隋唐政权中的势力远不能与关中土族和山东士族相比,而吴郡陆氏仍能保持较高的政治地位,出宰相6人,两《唐书》有事迹者33人,在南朝旧族中颇为引人注目。毛汉光《隋唐政权中的吴郡陆氏》对陆氏在隋唐时的任官进行过考查,认为陆氏在唐代多以才学和治绩置身官僚体系。文化是中古士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陆氏在唐代缺乏婚姻、军功等优势因素为仕进佐助,主要依赖才学晋身,更易见出学术文化修养对旧士族在唐代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其家族文化在唐代的发展,对于研究唐代士族在选官制度变革中的衍生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陆氏六朝时代以江南文化士族著称,经史之学与诗文风流兼美。就经学而论,如许多六朝士族一样,陆氏家族成员多自幼修习经史,世代相承。三国时陆绩“注易释玄,皆传於世”,陆凯注《扬子太玄经》13卷传世。南朝陆氏的经学氛围更加浓厚,“书橱”陆澄,“当世称为硕学”,陆缵“七岁通经”,陆琰“游心经籍,晏如也”;陆诩“少习崔灵恩《三礼义宗》”,被任命赴百济为讲礼博士,陆庆“少好学,遍知《五经》,尤明《春秋左氏传》”。同时,陆氏的文学才华更引人注目。如刘师培所论,“自江左以来,其文学之士,大抵出于世族;而世族之中,父子兄弟各以能文擅名”。六朝陆氏诗文存世者23位,西晋时陆机、陆云兄弟最为知名,南朝时更有父子兄弟竞逐文采的盛况,尤以陆展、陆厥、陆?、陆罩、陆云公、陆琼、陆从典、陆瑜、陆琰等知名。梁、陈之际,陆氏多人参与以宫廷和士族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作品有鲜明的士族文学色彩。   唐代陆氏家族文化上承六朝,但在发展过程中家族文化结构、内容和风格、功能和意义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以下以安史之乱为界,分前后两期加以讨论。   一、经史为先:唐代前期陆氏家族文化的主流   无论从学术成就还是家族文化氛围来看,经史之学都是唐代前期陆氏家族文化的主体,经学也成为陆氏获得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前期最有成就的经学人物当属陆德明。陆德明陈末已成名,陈亡后以江南名儒身份北上仕隋,任国子博士,人唐后深得太宗赏识,“征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陆德明所著《经典释文》,集儒家经典及老庄等14种书,为之正字、注音、释义,考证诸经音义,“为唐人义疏之先声”,集中代表了南朝经学的成就。唐初经学北并于南,《经典释文》是五经统一前的重要总结和准备。除陆德明外,陆善经注《孟子》七卷,参与唐《六典》《开元礼》《御刊定礼记月令》等的修撰工作,也是陆氏经学代表人物。   陆氏的经学氛围浓厚。陆德明子陆敦信即承家学于乃父,贞观时曾与李百药、孔颖达等一同为太子侍讲。此外,陆士季家族、陆元方家族都是经史传家的典型。陆士季“学《左氏传》,兼通《史记》《汉书》”,在唐为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其子陆谋道“以善班固汉书敕授舒王侍读”;陆谋道子陆元感“少传其(陆谋道)学,老而无倦此”;陆元感子陆南金“颇涉经史”,另一子陆赵璧“强学而儒门照瞻”。陆元方“诸子皆美才”,其子陆象先、陆景融和从叔陆余庆均以博学通经著称。   经学也是陆氏获取政治地位的手段。隋至唐初,陆氏的经学声望在入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陆从典、陆知命以及前述陆德明、陆士季等多人都因学就仕,所任也多是学官。高宗、武后时代,陆氏又以经学应科举取官,陆元方家族最为典型。陆元方“初明经,后举八科皆中”,其子陆象先“举制科高第”,陆元方从叔陆余庆“举制策甲科”,陆余庆子陆璨举明经,陆象先孙陆康又以明经入仕。陆元方家族也成为陆氏入唐后最显赫的家族。   与经学成就相比,初唐诸陆的文才不免逊色。陈亡至初唐百余年间,以现有文献所见,陆氏鲜有以文学知名者。除了成长于南朝的陆士季曾有文集外,入唐后仅陆捂、陆象先各存诗一首,显然未能延续曾辉煌一时的家族文学优势。南北朝时期南方文学较北方为盛,陆氏又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族,然入唐后却未能延续这样的优势,当与江南文学环境有关。梁亡陈灭以后,成长于南朝的文学人物纷纷北上,政治社会环境骤变、南朝士族急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