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0——70年代的散文.ppt
第八章50——70年代的散文 一、创作概况 30年代中期和40年代末延安散文创作的延续与自然发展:审美功能收缩,功力观念升值,自我意识淡化,群体意识加强,抒情成份减少,客观记叙成分增加,形式门类单一。 延安散文特征:(1)抒情的基调(2)主体置换:新的人物工农兵不仅在小说戏剧客观向外叙事文体里占据舞台,而且主观向内的抒情文学也要以他们为主人公 这样问题较多。主观向内的抒情文体,主体一换,文体本身必然扭曲,它不能向客观倾斜,抒情诗向客观倾斜变为叙事诗; 散文主体置换,不写我,而写工农兵,散文变为通讯;变为报告文学;好人好事。40年代散文代表人物穆青(新闻记者)随着阶级斗争形式严峻,57年后,左的错误越演越烈,抒情基调与主体置换,散文内部呈现两难悖论,所以内部的悖论与外部的扭曲,使散文发展步履维艰。 茅盾在第三次文代会报告中说:“散文特写是走遍了天涯海角,也走遍矿山、车间、水库工地、鱼米之乡、经济作物的田野,自然它也走遍学校机关、街头巷尾,散文特写反映现实之迅速跟新闻报道差不多,而它的写作方式之灵活,不拘一格随手拈来都可称心。又加强了它的迅速反映现实,十几年来,我们的散文特写越来越发挥了它的性能成为文学中一只有用的轻骑兵。” 严文井、茅盾将散文当作“大散文”强调题材扩大,同时肯定散文主体的置换。 1、50年代初——50年代中期 特点:报告文学在质和量上都超过了抒情散文; 叙事性纪实性加强 抒情写景散文很少,散文题材品种比较单调。主要收集黄秋耘《散文小品选》作家出版社,建国后出版散文小品以后都叫《散文特写选》。散文小品;一部分杂文,一部分散文。苏式散文(55~56年)从苏联《真理报》引进的苏式小品文,基本是真人真事,具讽刺性。 创作状况: 报告文学—— 1)反映抗美援朝的报告文学 专业作家的作品集,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和华山、靳以、菡子等人的作品集, 专业和业余作者的合集《朝鲜通讯报告选》(一、二、三辑)、《志愿军一日》和《志愿军英雄传》等。 其中特别是魏巍的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这期间纪实性散文的一篇出类拔萃的优秀作品。 有通讯化倾向。 《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初发表时标以“朝鲜通讯”字样,写了三件各自独立、并无紧密联系的典型事例.作者以松谷峰战斗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以马玉祥从大火中抢救朝鲜儿童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以战士们吃一把炒面就一口雪、笑谈“艰苦”来表现他们对祖国的“忠”。 由于精于选材,使文章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我”较多地进入作品并直抒其情(这也是和一般通讯不同而和散文相类的),使得文章语气亲切、用笔灵活、感情浓烈,很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令人读后不能不深深地为之感动,激扬起一种净化心灵的浩然正气。这篇作品一经问世,立即“以其强烈的国际主义的革命情感和对人民军队的热情赞颂,而传颂一时。” 从此,人们就普遍地用“最可爱的人”来称呼志愿军、解放军,直至今日。 巍巍的成功在于他找到了一种把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散文的叙写手法巧妙地糅和起来的新形式,在通讯的底色上涂上了浓重的抒情色调,使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服之以理和动之以情交相辉映,在提高、丰富通讯的艺术表现力中突破了旧樊篱,为通讯的“文学化”出了一条可喜的新路。 2)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诸国壮丽山河 秦兆阳《王永淮》、李若冰《陕北札记》,有小说化倾向。 3)干预生活的报告文学: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 陆定一代表党中央向文艺界、知识界传达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激发了作家、学者的创造热情,发表了一批有新颖见解的论文及作品,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中共八大胜利召开,宣布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提出了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的观点,号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切都有助于形成一种自由、宽松、活跃的气氛: 周立波《灯》,老舍《养花》,杨朔《香山红叶》,秦牧《社稷坛抒情》,魏巍《我的老师》,丰子恺《庐山真面》,姚雪垠《惠泉吃茶记》,菡子的《小牛秧子》,郁风《浩伯伯——三十年的医生》,万全《搪瓷茶缸》,徐迟《归来》,徐开垒《竞赛》,沈从文《天安门前》,李根全《关于金达莱的传说》,晓立《节序、风俗和艺术》,葛洛《龙店乡的喜日》,肖凤《豆芽菜和小松树》,茅盾《斯德哥尔摩杂记》,峻青《欧行书简》,碧野《天山景物记》,贺敬之《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韩北屏《伊犁河畔》等等。 本阶段艺术散文的倾向(第一次崛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