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电教馆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主题活动学校计划书
一、基本情况
活动主题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残健共行,共同发展 负责人 朱瑞良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65-9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职务 中学一级 研究专长 特殊教育 最后学历 本科 E-mail ntzrl@163.com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江苏省 市(区) 南通市 县 崇川区 工作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聋哑学校 联系电话 (0513)3561295-8002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县)板桥街(路)44号 邮编 226008 主?要参加者任务安排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任教学科 具体工作描述 ?朱瑞良 男 40? 中一? 聋语文? ?组织、指挥、协调 ?钱玲 女 30 中二 计算机 技术指导、聋低年级教学指导 ?江雪峰 男 32 小高? 聋数学 技术指导,社区活动指导 ?黄刚 男 32 中一 ?美术 技术指导、聋中专教学指导 朱小兰 女 35 小高 计算机 技术指导、聋中专教学指导 ?祁国俊 男 38 中二 计算机 技术指导、聋中高年级教学指导、教师培训 陈曦 女 31 小一 盲语文 盲部信息技术的运用 秦莉? 女 18 ? ? 聋部学生 刘胜龙 男 17 聋部学生 ? ? ? ? ? ? 二、可行性分析(学校的软硬件设备准备,社区和家长的支持,相关活动的经验准备等)
我校拥有一个由“携手助学”项目捐赠的计算机教室,有服务器1台、教师机1台、学生机30台及DV、投影仪等设备。教室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均为WINDOWS XP,并都安装了Office 2003。上网为ADSL常年包月,能充分满足活动的需要。
我校计算机专任教师5人具有多年的盲聋计算机教育教学经验,其中有两人为计算机专业毕业,多人次参加了省市所组织的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培训,一人参加了“携手助学”百间教室计算机教师培训班。近年又在盲聋中高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在结合学校相关的活动时,多次组织了老师的计算机培训。 我校与健全学校的手拉手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和相关学校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残健共行手拉手”活动已经多年,与南通110指挥中心、南通城管局等诸多单位确立了精神文明共建关系,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盲聋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而通过教室网络为残健共行拓宽了残疾学生和健全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另外我校和社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就设在本校,因此,此项活动必能得到相关单位和社区的支持。
我校系中国人自办自教的全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办学成绩得到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这一弱势群体更加关注,这些都是活动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特别是我校“十五”国家级课题“残障学学生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其中有一个子课题是“信息技术对残障学学生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培养的影响”。此子课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此项活动将进一步推进课题的研究。
此项活动由我校朱副校长负责主抓,学校在人员、时间、经费上给予支持。组织领导到位,具体人员落实,后勤保障跟上,我们对活动取得成功充满信心。 三、目标和意义(重点是本次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提高盲聋生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一方面使他们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特别是与健全人的交往能力,使他们融入社会。
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在社区中运用,组织社区的青少年活动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正确引导他们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与盲聋生利用教室网络的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促进残健共行,共同发展。
此项活动恰逢我校易地重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将全面展开,此次活动将促进我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今后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内容(根据目标对活动内容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并对实施重点和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1.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室的作用,立足本校,以信息技术课为龙头,定期开设讲座,组织活动,引导盲聋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了解多彩的信息世界,获取各类信息,扩大残疾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针对盲聋学生生理残疾特点,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上下功夫,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甄别,提高他们的鉴别是非的能力。
2、根据本校所处新村内与社区联系比较密切的情况,考虑本教室对社区开放,利用暑假、寒假、学校放假的有利条件组织社区青少年信息技术爱好者来校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培训、研讨会等,在社区青少年中普及信息技术。
3、利用计算机教室开展 “残健共行,手拉手”系列活动,让盲聋孩子通过信息技术与更多的健康儿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