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冷冻周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冷冻周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

P1 ① 冷冻周期的动作特性和控制 前记 从这次开始,中级讲座【冷动周期的动作特性和控制】:如果不是冷冻周期的话,也称不上空调系统的动作特性和控制。作为闭合电路的蒸汽压缩或冷冻周期的动作特定和控制。按此,以构成冷媒电路的主要要素元器件为对象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控制冷媒流量膨胀阀的控制,以及控制热交换里送风机的风量(或者是水热交换器的水量)控制的控制目的,进行关于控制算法的容易理解的讲座。 内容的概要如下预定进行: 何为冷冻周期的控制 控制驱动和控制目的 保护控制和新功能控制 节能控制和舒适性控制 2.1 定速压缩机的开停损失和冷冻周期的动作特性 2.2 起动控制的方法 2.3 变频压缩机的容量控制和部分负载特性 2.4 COP和以提高除湿性能为目的再热除湿控制 2.5 冷、暖同时热回收控制 新冷媒应对控制 3.1 非共沸混合冷媒 3.2 组成控制 3.3 封入最消减控制 控制模拟 4.1 传送函数和重叠控制 4.2 周期时常数和根据热传送时常数的mismatch的hunting 所谓冷冻周期的控制 实行冷冻周期的控制时,首先必要的东西是图1.1.1的冷媒电路系统图和图1.1.2的mollier线图。边看冷媒电路,确认各要素元器件的(右图),和图1.1.2的mollier线图来掌握。 控制驱动和控制目的 图1.1.1所示简单的冷媒电路为例,进行控制驱动和控制目的的说明。驱动装置有4个。变频压缩机的转速和膨胀阀的开口面积.和冷凝器的外电机转速和蒸发器的送风机转速。 1.1.1作为驱动的压缩机 旋转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等的容积型蒸汽压缩机是每单位时间吸入吐出一定容积的蒸汽。内容积冲程量叫(),每单位时间的排出的量称为理论排出活塞量()。 P283页 :冲程量() :(转动/秒)=(脉动) :理论活塞排出量() 改善这个质量成为循环流量() :吸入冷媒蒸汽的容积比 :体积效率(约0.8-0.9左右) 冷媒循环流量和理论活塞排出量正比例,和吸入冷媒蒸气的容积比成反比,与体积效率成正比。 这其中,可能控制的是频率。正确来说压缩机的转数。若是DC电机搭载的压缩机的话,频率=转数,诱导电动机的活磁界的频率和转子的转数间有slip比存在,如图1.1.4-图1.1.9所示,根据负载转矩slip比也不同。 :实转数(回/秒) :slip比(约0.03) :磁界频率 冷媒蒸气的容积比()根据mollier线图,压力P高时变小,温度T低时变小(图1.1.10),也就是说循环流量是,低压压力高时,吸入蒸气冷媒温度低时增加,这些mollier线图上的物理性值是其他的有驱动的膨胀阀,根据送风机和外气室内温度条件也有影响。 P284页 图1.1.9 图1.1.10 最后的体积效率是压缩比的函数在图1.1.11上表示,压缩比变大后,泄漏增加,体积效率变化。这个是决定高压和低压的空气条件,热交换器的性能,以及压缩机各个泄漏性能。用冷冻周期能控制的,尽量使高压P1变低,低压P4高些运行。 具体例子来说,表示的是旋转压缩机的1次转速中的slip比的变动。图1.1.4是负载转矩(),相对于平均负载转矩=14.5;转动角θ急剧增到180附近。 另一方面,电机的发生转矩是图1.1.5所示平均值(),是相同的14.5,描述为正弦波。其结果,转动速度w()是图1.1.6所示最初加速,后半部减速。 这个结果电机的特性曲线图所示,图1.1.8所示能追踪转动中的slip比,这时电机效率比曲线是图1.1.9所示,平均电机效率变成0.723,图1.1.12的横轴是用热焓(),保持冷媒1能量。冷媒循环量是()时,冷房能力()入下面公式所示: :冷媒循环量() :冷冻效果()() :蒸发器出口冷媒热焓() :蒸发器入口冷媒热焓() 按照次,能力是和冷媒循环流量成正比,可以说冷冻效果成正比,这其间,冷冻效果是依存膨胀阀以及热交换器的送风机的控制,压缩机的控制目的是直接地控制制冷能力(冷冻能力)还有制热能力。 在这里,压缩机的理论压缩能力是()如图(1.1.12)下列公式: :吐出冷媒热焓() :吸入冷媒热焓() 理论是下面的公式: 在这里所说的是理论,等熵压缩在S=一定的线上被压缩的情况(P285页)也有。实际压缩机输入()是,有???全断热效率如下面公式: : 0.7-0.9 (7) (8) 1.1.2 压缩机的控制目的 控制目的是发挥跟负载相配合能力, 这个相当困难的。比如制冷运行时,制冷负载使用什么来检知,使用常规的,蒸发器吸入空气温度用图表线表现和图1.1.14所示。 蒸发器吸入空气温度的目标值为,也就是说,以蒸发器吸入空气温度负载为代表的例子,当然无视温度、辐射、气流。本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时刻变化的蒸发器吸入空气的温度用传感器来取出,与蒸发器吸入空气温度的目标值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