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丝绸织物.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丝绸织物

第四节、东周时期的丝绸织物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鼓励发展蚕桑和丝绸的生产,加之铁器的推广使用,促进手工机具的不断革新,丝织技术迅速提高,丝织物的器种也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中国丝绸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 古代总称丝绸为帛或缯。考古发掘所见东周时期的丝绸大致有绢、纱、绨、缣、绉、罗、组、绦、绮、锦、绣等品种。 绢是组织为平纹,经纬线细密的丝织品。织物表面均匀平整,质地轻薄,织造工艺比较简单,是东周丝绸中最常见的品种。绢的称谓很多,素、纨、缟等指的是绢中的精品。 纱的结构稀疏,丝线纤细,是轻薄方孔的平纹丝织物。 绨为厚实、缜密而有光泽的平纹丝织物,多染成各种颜色,经纬线较粗。 缣的经丝或纬丝是双根的细线,为重平组织的并丝织品,因而结构较绢致密。 绉这种平纹素织物的特征是不仅有纱一样的方孔,而且表面起细致、均匀呈粟形细小颗粒状的绉纹,故又称縠。 罗是纬丝相互平行排列,而经丝分为绞经和地经两组,相互扭绞,与纬丝交织而成的极为轻薄的丝织品,表面呈均匀的椒孔状。 组无纬线,只用丝质经线斜向交叉纺织而成。 绦是一种丝织窄带,按组织结构可分为纬线起花绦和针织绦两类。纬线起花绦有两色或更多色的纬线,其中一种为地纬,其它为花纬。针织绦,是把丝线弯曲成线圈,并串连起来而成的绦带。古籍中又称之为扁绪或紃。 绮类是提花丝织物,以织纹在平纹地上起斜纹花。花纹结构因不顺经纬方向而倾斜。在织物外观上具有一定的小花纹效果。这种丝织物在织造时一般是素白的,织成后再染色。绮的组织比平纹复杂,属较为贵重的丝织品。 锦类是一种绚丽多彩的提花织物。以彩色丝线或彩色丝线加织纹来显示花纹和图案,其色彩大都在二种以上,少数也有单色的。锦的花纹表现力强,织纹复杂,图案精美,上述特点使之兼具实用和观赏的性能,因而显得十分珍贵。 刺绣是在丝织物上以绣花针添附各色丝线,绣出繁复华美的彩色花纹或图案。刺绣是以针代笔的绘画艺术品,故其观赏性也更高于锦。 一、春秋时期的丝绸 春秋丝绸迄今见于报导的考古发现不多,主要出土地点有河南光山宝相寺1、安徽舒城凤凰嘴2、山东临淄郎家庄3。 1983年发掘的河南光山宝相寺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中发现6件丝织品残片。其中紫色绣绢2件,1件残存面积为21×17厘米(图九 ),另1件为22×16厘米。绢的质地比较均匀,以锁绣针法绣窃曲纹,纹饰互不雷同,未见稿线,可能是绣工信手而作。绣线三色或四色。绣纹颜色上下行交替,有的绣纹呈斜向排列。绢1件,经纬线密度为每平方厘米82.5×43根。另3件为缣织物,经线双根,偶见3根,经纬线均加捻。 1959年发掘的安徽舒城凤凰嘴春秋中期墓出土的1件铜鬲上尚存绢的残片,每平方厘米有经线25根,纬线17根。 1971—1972年发掘的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春秋晚期墓出土绢、锦、刺绣等丝织品。绢为平纹组织,每平方厘米经线76根,纬线36根。锦为经二重组织,每平方厘米约经线56×2根纬线32根。不同颜色的两组经丝互换位置起花,是典型的两色织锦。刺绣为绢地,经纬线密度每平方厘米48×43根。经碾砑加工,织物不仅表面平滑,而且看不出明显的孔隙。锁绣法,以二至三道并成块面花纹。绣工风格粗放疏朗,针脚长短不甚整齐。用丝也略分粗细,目的在于增强纹饰的表现力。 二、战国时期的丝绸 有关战国时期丝绸的考古资料比较丰富,见于报导的出土地点主要在湖南和湖北,尤以长沙附近最为集中,有五里牌4、左家公山5、杨家湾6、左家塘7、广济桥8、济城桥9等。湖北的出土地点则有江陵雨台山10、马山11、望山12、荆门包山13和随县擂鼓墩14等。此外,河南信阳长台关15也有丝绸出土。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曾出土中国丝绸16。 1978年发掘的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丝织品217块,品种有绢、纱、锦、绣等四种。用绢的地方较多,有死者身着的衣衾,椁板上的铺盖物,还有装饰品和穿缀系结的带子等。绢残片共5块,均为深棕色,经纬密度最大的一块为每平方厘米104×36根,较春秋时期的绢细密。纱为丝麻交织,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混纺织物。麻线主要是麻纤维,亦夹有大麻纤维。纱的经线用丝和麻相间排列,纬线则均用丝。经纬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厘米30×25根。纱孔方正且较均匀。用纱制作的织物似为纱袋,可能用来装漆瑟。较完整的1件,原裁成长方形,四边缘向内卷二层,再对折缝合,仅留出口。锦,经鉴定是单层暗花织物,其经纬线颜色仅一种。锦的图案经拼合为连续的菱形花纹。龙纹绣以深棕色绢为绣地,表面有明显的畦纹。经纬密度每平方厘米96×24根。彩锁绣法,以单链状环套的基本针法绣花蕾,又采用2根和4根绣线并列绣成满布的卷曲纹,使花纹更加突兀而丰富。 195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