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的智慧
《道德经》的智慧和启示 一、扑朔迷离的老子及《道德经》 老子何许人也?老子的身世如同其著作《道德经》一样,都是扑朔迷离、虚无缥缈的。现在关于老子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其中叙述老子的文字只有240字左右。司马迁用不太肯定的语气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接着讲了“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然后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后被奉为道教的最高神之一,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道德经》(或《老子》)分上下二篇,有五千余字,是一篇哲理诗。估计最早的《道德经》出现于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道德经》一书在传抄过程中,不断地整理、编排和加工,最后形成了西汉的“河上公本”。河上丈人作《老子注》,该书被编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故有后来的《道德经》之名。《道德经》的智慧,包括“道”与“德”相互关联的两方面,其宗旨可用“自然无为”和“清静自正”来概括,前者说“道”,后者说“德”。 二、道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的老根 1、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来源。老子认为,世界上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辰和人,都有一个共有的、最初的源头,这就是道。道,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的老根。道,是什么样子呢?作为万物老根的“道”,是空虚无形、静寂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 老子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以阅众甫(父)。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21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14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章) 二、道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的老根 2、这个无形的、静寂的、先于天地万物产生的“道”,它不是具体有形的东西,因此,人们很难用具体精确的语言说清它的样子,只能用比喻、类比的方式形容它。老子说: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67章) 道是万物的祖宗。老子说:“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4章) 道是万物的母亲。 道是万物父亲。 道是“玄牝”,是天地根。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6章) 三、道之特性 1、道生万物,万物来自于大道。道是万物生命的源泉,它汩汩流淌,把生命注入万物之中,就像水库的水自然流入小溪、沟渠、池塘、田地之苗木之中一样。即“道生万物”, 赋予万物以生命。 2、充盈的生命蕴藏在柔软和青春的事物中。道把生命注入万物,而柔软的万物,或万物的早期阶段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为了永葆生命,就应该使自己身心柔软,青春常驻。老子说: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30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6章) 三、道之特性 3、道常无为而道法自然。道虽生万物,但它生万物,赋予万物生命之后,悄悄隐退。道不因为赋予万物生命就去主宰、占有万物,实际上,道不主宰万物,不占有万物,不控制干预万物,这就是“无为”。道只是顺应万物的生命节奏,让万物自生自化,这就是“道法自然”。老子说: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4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将自化。(37章) 三、道之特性 4、万物回归于大道,道是万物生命最终的归宿。万物生机勃勃,但生命总会走向尽头,生命的尽头就是它的起点。落叶归根,百川归海,这是自然的道理。当生命走向最终归宿时,我们应当平静面对。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意味着生命进入永恒。智慧的人懂得死亡即永恒的真意。而不明白此道理的人,妄作妄为,力图逃避死亡,其结果是破坏了生命的自然节奏,违背了大道,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老子说: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