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旗故事宣讲的材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面旗故事宣讲的材料

《一面旗的故事》宣讲材料 按照局党组的关于宣讲“十个一”经典军垦故事的安排,今天由我来与大家一同学习其中一个老军垦战士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面旗的故事》。   在宣讲这个故事前,我先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一些背景:《一面旗的故事》发生在位于阿尔泰山西南边缘的国境线上的新疆兵团十师一八五团。说到一八五团的组建历史,就不能不提上世纪六十年代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1962年初,在前苏联当局的策动下,伊犁、塔城地区靠近边境的大批居民拖家带口、赶着牲畜外逃,使得这些地区的公社机关瘫痪,农村组织遭到破坏,大片土地无人耕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临危受命,抽调民兵星夜兼程赶往哈巴河、吉木乃和青河三县边境地区,沿原中苏、中蒙边境组建了哈巴河等三个一线团场(哈巴河农场是现今农十师一八五团的前身),形成边境农场隔离带,为外逃边民“代耕、代牧、代管”。谁知这一“代”就是五十多年!1969年哈巴河边防农场改编为农十师一八五团,197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归阿勒泰地区农垦局管理,1976年改名为国营哈巴河农场,1982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建制后定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十师一八五团。一八五团团部所在地克孜乌雍克镇距离农十师师部北屯230公里,距离哈巴河县78公里,被誉为“西北边境第一团”。2004年7月,185团被兵团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兵团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正因为一八五团的组建有这样一段特殊的历史,使得一八五团的军垦战士对兵团使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国境线旁牧牛羊。”十师一八五团,这个中哈边境的一线团场,和兵团其他一线团场一样,团部在边防驻军的前面,连队在边防哨所的前面,条田路在巡逻线的前面,职工就在国界铁丝网边种地放牧。眼睛山在阿黑吐拜克边防站前面几公里,这里是一连的驻地。一连紧挨着界河,对面就是哈萨克斯坦边境小镇阿列克谢耶夫卡,所以一连被称为“西北第一连”。   升国旗唱国歌,对每个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但大多是在正式场合集体进行。然而却有这样一名职工,15 年如一日,每天日出而作时,在田间地头举行升国旗仪式。这个人就是沈桂寿,一名载入一八五团团志的普通人。   沈桂寿1964 年从江苏来到一八五团,论工作,他也就是一名普通的职工。   但他耕种的土地就在边境的铁丝网边,每天沈桂寿在地里耕作,抬眼就可看见哈方小镇,可以看见对方哨兵的瞭望塔。   1979年春天的一天,和往常一样,沈桂寿刚下到地里,就远远看见对方的士兵在郑重其事地升国旗,看上去格外神气。沈桂寿环顾身后四周,除了茂密的庄稼外什么都没有。生性好强的沈桂寿心里闷闷不乐:“为什么我不能升国旗呢?”   第二天,沈桂寿步行一整天,来到35 公里之外的一八五团团部。他要买一面国旗,和国境线那边的士兵一样,每天举行升旗仪式。然而,让沈桂寿失望的是,他跑遍了团部附近所有的商店也没有买到国旗。这没有难倒沈桂寿。回家后,沈桂寿索性找出家中的红布,和妻子一起连夜缝制了一面国旗。然后又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庄稼地边用石头垒起一个台基,竖上了桦木旗杆。   又一次太阳升起的时候,国境线那边的士兵升旗时,一面略显简陋的五星红旗同时在沈桂寿的庄稼地旁冉冉升起。我们可以想像,当时,在异国军人的高倍望远镜中,一定可以看见沈桂寿那双粗糙的大手,拉着尼龙绳升五星红旗——如果这双手属于他们的国民,他们也必定会自豪不已。   15年之后,沈桂寿要退休回老家去了,但仍念念不忘升国旗。他嘱咐接替自己工作的年轻人:照顾好庄稼,每天一定要升国旗,要让外国人知道,这是中国的领土。   如今,升国旗已经成为一连和全团各单位的必修功课。每天清晨,一连职工都会聚集在旗杆下迎着朝阳升起五星红旗。 1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