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共53张PPT).ppt

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共5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共53张PPT)

资料一: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资料三:糖蛋白的作用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资料五: 糖蛋白的作用 总 结 问题:细胞膜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植物体为何能维持一定的形态,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这与植物特有的哪一结构相关? 四、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细胞壁 1. 成分: 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2. 功能: 支持、保护; 维持植物细胞的形态 3.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1. 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主要有( ) A:C、H、O B: C、H、O、N C:C、H、O、P D:C、H、O、N、P 2. 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等有着密切关 系的化学物质是 (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D A 3.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细胞膜的选择性 D.细胞膜的流动性 D 讨论分析: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能选择吸收的物质,蔗糖是不能透过膜的大分子物质。可是用食醋和糖可将鲜蒜腌制成又甜又酸的糖醋大蒜,为什么?   200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名研究细胞膜的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和Roderick MacKinnon。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对膜的研究将更加细致入微。 实验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由这些实验,你能分别推测出什么结论? 实验一:1885年,奥弗顿(E.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探究 ? 细胞膜结构的发现史 实验一?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实验二?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单层磷脂分子 构建模型 双层磷脂分子 磷脂 蛋白质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成分: 化学成分: 蛋白质49% 脂质43% 糖类8%.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实验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实验三: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大胆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看到的中国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实验一:1885年,奥弗顿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探究 ? 细胞膜结构的发现史 实验一?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实验二?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荧光标记 激光处理 资料四: 新技术运用发现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在脂质表面,有的蛋白质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 实验五: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 人细胞 小鼠细胞 细胞 融合 杂交细胞 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膜蛋白 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的膜蛋白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基本骨架: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有的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即镶在膜的表层 部分嵌插或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磷脂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变形虫正在吞噬一个草履虫 经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表面糖蛋白的识别作用,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 糖蛋白 1、保护和润滑作用 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糖蛋白 2、细胞识别作用 如:精子细胞和卵细胞间识别 3.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 控制物质交换 保护作用 由于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既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细胞通过细胞膜有选择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养料,排出代谢废物。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