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讲《方言》、《释名》和《经典释文》...3
通释语义的专著 第八讲 《方言》、《释名》和《经典释文》简说 教学要点 《方言》的称名、作者,内容体例、价值,历代校注整理研究情况; 《释名》的作者、内容体例和价值; 《经典释文》的作者,内容体例、价值及今人研究情况 《方言》简说 1、《方言》的称名和作者 全称:《 輶轩使者 绝代语释 别国方言》。 【輶軒】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 汉·扬雄 《答刘歆书》:“嘗聞先代輶軒之使,奏籍之書皆藏於 周 秦 之室。”《文选·左思吴都赋》:“輶軒蓼擾,彀騎煒煌。” 李周翰 注:“輶軒,輕車也。” 【絶代】远古年代。 晋·郭璞 《尔雅序》:“總絶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者也。” 邢昺 疏:“絶代,猶遠代也。” 唐·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收絶代之精微,詰往聖之紕繆。” 旧题:汉·扬雄撰。[扬雄—杨雄] 应劭《風俗通義原序》有:“周秦常以嵗八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奏籍之藏於秘室及嬴氏之亡遺脫漏棄無見之者蜀人嚴君平有千餘言林閭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揚雄好之天下孝廉衛卒交会闕下質問以次注續二十七年爾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發明猶未若爾雅之閎麗也張竦以為懸諸日月不刋之書” 案:张竦,西汉末张敞之孙;张竦字伯松,王莽時至郡守封侯博學文雅。(参《汉书·张敞传》) 刋:刊削,修改;竹木简上书写,出错时用刀刮削去。 扬雄《答刘歆书》:“又敕以殊言十五巻君何由知之謹歸誠底裏不敢違信雄少不師章句亦於五經之訓所不解常聞先代輶軒之使奏籍之書皆蔵於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遺棄無見之者獨蜀人有嚴君平臨卬林閭翁孺者深好訓詁猶見輶軒之使所奉言翁孺與雄外家牽連之親又君平過誤有以私遇少而與雄也……成帝好之遂得盡意故天下上計孝廉及内郡衛率會者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即以鈆摘次之於槧二十七嵗於今矣而語言或交錯相反覆方論思詳悉集之燕其疑張伯松不好雄賦誦之文然亦有以竒之常為雄道言其父及其先君喜典訓屬雄以此篇目頗示其成者伯松曰是縣諸日月不刋之書也” 见明·鄭樸編《扬子云集》卷四,今本《方言》书末即第十三卷末所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汉族,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西汉学者、辞赋家、语言学家。 扬雄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其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案:文中子: 王通(580—617),字仲淹,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一说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 2、《方言》的内容体例 (1)列举若干同义词,用一个常用词来解释; (2)用“通语”(共同语)解释方言; (3)编排体例虽不像象《尔雅》那样明确地标明门类,但也基本采用分类编次法。 3、《方言》的语言文化价值 首先,《方言》开创了描写方言学的科学方法。 扬雄分析汉语方言,细致认真,他对收集到手中的方言资料,逐一列出它们的实际认读音值,对方音的排列,方式严谨,标音准确,毫无讹误。《方言》的编写体例是以意义为单位,一条一条收集方言资料的。每条先列出不同方言区对某一词语的不同说法,然后用一个比较常见的大家都能懂的雅言对它们进行解释,使书面语与口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雅言与方言共存的两个语言体系。 其二,用共同语解释方语。 对某一方言地区流行的惯用语,扬雄的《方言》则以“通语”、“凡语”、“通名”、“四方之通语”等名称对其进行称说。如: 其三,扬雄的《方言》注意从音理学的角度对汉语方言内部的语音变化进行分析。 其四,《方言》反映的汉代方言区划 。 扬雄所区分的方言区域,在《方言》一书中有“楚”、“齐宋”、“秦”、“晋”、“赵魏”、‘’宋魏”、“秦晋”、、‘河济”、“陈郑”、 “陈楚”、“韩郑”、“宋鲁”、“赵魏燕代”、“晋卫燕魏”等不下一百个方言区域。他对汉语方言区域的区分,基本上按照不同的行政区划,区分它们的不同。因为行政区划体制的出现,是建立在人们自然居住单位的基础上的。它反映了人们古老的生存状态和语言状态。行政区划往往就是语言区域划分的最自然的形式。扬雄在《方言》中罗列出来的众多方言区域的名称,反映了当时方言存在的真实现实,构架了汉代方言体系的基本框架。 4、《方言》的校注整理以及其它《方言》系著作 晋·郭璞《方言注》 清人戴震、卢文弨、钱绎等的校理 周祖谟《方言校笺》 其它《方言》系著作主要有: 清·杭世骏《续方言》 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 章炳麟《新方言》 现代《方言》研究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