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教学论文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巧用电教资源
在小学科学电教资源摘要: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如何让科学课上得更科学,更有情趣,更能吸引学生,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增强感知用电教手段,强化教学的立体感巧用电教,培养能力,提高质量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艺术但是要有度。
关键词:科学电教小学科学教学,恰当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突破教学难点。只有恰当地应用电教手段,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电教艺术的关键在于巧用电教手段。教学中不注意电化教学的特点,不考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的时机,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课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难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而电教手段能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兴趣。如讲《昆虫》一课,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出哪些是昆虫,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以蚂蚁为例制作一组抽拉组合片,通过演示,将蚂蚁的头、胸、 腹部位分开,学生很容易看出蚂蚁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 联系起来了。再投放几组动物投影片,学生能很快识别出哪些不是昆虫。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烘托了气氛, 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又突破了《昆虫》一课的难点。 二、用电教手段,强化教学的立体感 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时,电教手段具有较强的作用。它有大小互换、虚实互补、零整拼装、动静结合和远近交替的特点,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立体感,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在教《植物怎样喝水》一课时,在画有植物茎和叶脉画面上装一片可抽动的胶片,只要轻轻抽动胶片,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植物根的水(红色)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红色)缓缓流动的情景。教师连续演示两次,在重点处点拨,植物 “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三、巧用电教,培养能力,提高质量 电教媒体通过形、声、色来传授教学信息,增大教学容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自然界里水的循环》一课,文中有插图。下雨是学生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但形成“雨”的原因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于是教学中出示组合折叠片,向学生演示“雨”形成过程,然后分组由学生亲手操作,学生在 一片“下雨”了的声中完成了实验。而后教师又演示了《云雨形成多功能演示仪》的实验,收录机配有轻松愉快的音乐和“哗哗”的下雨声,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我们长大造一个大降雨器,好让家乡年年风调雨顺。”在巧妙的电化教学中,既发展了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又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理想教育 四、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艺术 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使教材结构、教师教学结构和学生思维结构相吻合,反之,则教学效果差,事倍而功半。在教《水能溶解别的物体》时,三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物体的溶解过程往往不易看清楚。我将装有少量温水的烧杯放在投影仪上,然后放入一些能溶于水的白糖或高锰酸钾,边搅拌边指导学生观察其溶解过程,全体学生都亲眼目睹,顺利地突破了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变口授为演示,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作者简介:况怀菊,女,现年:48岁。中学高级教师,电话 邮编:442100.
工作单位:湖北省房县红塔镇谢湾小学,邮箱:hbfxxiezhongbin@163.co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