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民学生幸福生涯规划的指导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新居民学生幸福生涯规划的指导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居民学生幸福生涯规划的指导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桐乡市石门路学校:姚盛伟 一、我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2012年下半年,我开始任教新居民学生,并担任班主任工作。经过近一年地接触,我深刻地体会到新居民学生对生活、学习、未来的幸福感普遍偏低。在个人生涯规划方面明显缺乏目标,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对未来社会的了解,对未来职业的了解不是很清楚,在学习上,仅仅是跟着学校和老师的进度走,对学习没有兴趣,不主动,容易满足,更没有远大的目标,做一天学生听一天课。对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让学生主动地去谋划自己的人生,我认为对新居民学生进行幸福生涯规划的指导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广大新居民学生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为此,我确立了《新居民学生幸福生涯规划的指导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引导新居民学生学会自我规划人生,提高新居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使新居民学生清楚的知道今天与未来是相联接的,让新居民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做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幸福少年。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新居民学生的幸福感偏低,缺乏人生规划这一现状,我认为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成分,既有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共性,也有新居民学生心理特点的个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性: 1.幸福生涯规划教育缺位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和过重课业负担的困扰下,初中生成了“学习的奴隶”,他们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大量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受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的限制,受家长追逐社会潮流的影响,他们总是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完成自己不十分情愿的学业,造成了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是感觉不到幸福的。 同时,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个新名词。人们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我国的生涯教育在初中阶段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不仅初中教育培养目标中缺乏相关要求,而且教育内容中也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能力训练,初中生明显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和教育。 2.对初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直观的感觉是:科目增多了,节奏加快了,学习任务变重了。初中的课后作业量明显增多,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难以提高、部分学生甚至会跟不上教学进度。这是很多初一新生最苦恼的问题。 3.青春期心理问题突出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感调适、人际关系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据2013年2月16日宁波市心理卫生协会公布的《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宁波市有14%小学生和13%中学生因为种种心理问题,在学习、伙伴关系及社会适应方面存在困难。 (二)特性: 1.远离家乡,心理脆弱 新居民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异地求学,面对生活中的压力、语言上的障碍,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情节。中学生已不在是懵懂无知的小学生,他们知道自己的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他们的眼中,他们比不上重点初中的学生,甚至也比不上乡下中学的学生。最突出的表现是,许多学生一走出校门,就会把带有本校标志性的服饰取下来,隐藏自己的身份。自卑心理,使得新居民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难以把握自己,处理问题思路单一,容易出现自我否定、害怕失败和挫折等心理问题。 2.长期流浪,生活不稳定 由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学习的流动性,新居民学生的求学路程显得十分艰难。明天在哪里生活,明天将去哪个学校,明天能否参加异地中考,成了他们无法掌控的难题。加上许多新居民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很少关心,和小孩很少沟通,平时所谓的教育就是“非打即骂”,这使得许多新居民学生的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学习成绩较差,部分学生也早已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本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对生涯教育和幸福课题的研究 20世纪初,美国学者帕森斯(FrankParsons)等人就提出了职业指导并对此展开研究。1953年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标志着生涯指导已转变为生涯辅导。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正式提出了实施生涯教育的设想,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1989年美国首次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提倡规划职业生涯教育要从六岁开始,他们把所有的人群分成四类,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职业生涯分工。 同样,在1949年的第二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就明确提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能体会到幸福感的人就是一个心理上健康成长的人。 美国的幸福感研究大致从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每年都会评选最幸福的职业和城市。《读者文摘》会列出,通向真正幸福的十要素,超过200所大学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咨询公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