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节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绦虫属的幼虫寄生人或动物体所引起。其发育过程中需要哺乳类动物分别作为终宿主(肉食类)和中间宿主(反刍类、啮齿类等)。 成虫:绦虫纲中最细小的一种,长2~7mm,由头节及链体组成。 一、形态 虫卵:形态与带绦虫卵相似。 幼虫(棘球蚴):外形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囊状体。大小可因寄生时间、部位和宿主的不同而异,从直径不足1cm到数十cm,由囊壁及囊内含物组成。 一、形态 囊壁 棘球蚴的结构(囊壁及内含物) 角皮层 生发层 幼虫(棘球蚴): 一、形态 棘球蚴结构模式图 棘球蚴的结构 幼虫(棘球蚴): 一、形态 内含物 原头蚴:椭圆形或圆形,大小约为170×122μm,绝大多数原头蚴的顶突内陷,具四个吸盘和数十个小钩以及石灰小体或钙颗粒。 棘球蚴的结构 幼虫(棘球蚴): 一、形态 内含物 生发囊(育囊):由生发层直接发育而来,是仅有一生发层的小囊,直径约1mm,内含数十个原头蚴。破裂后的生发囊,其生发层收缩,原头蚴翻出。 棘球蚴的结构 幼虫(棘球蚴): 一、形态 内含物 子囊:可由棘球蚴囊的生发层直接生长,或由原头蚴、生发囊进一步发育形成,结构与母囊相似。 棘球蚴的结构 幼虫(棘球蚴): 一、形态 内含物 棘球蚴液 棘球蚴砂(hydatid sand)或称囊砂,是游离于囊液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小的子囊。手术时取囊内棘球蚴砂镜检作为确诊的依据。如手术时棘球蚴砂外溢可造成继发性棘球蚴感染。 二、生活史 终宿主:犬、狼、豺 中间宿主:偶蹄类如羊、牛、骆驼、鹿,以及鼠等某些啮齿类与灵长类(包括人)。 三、致 病(棘球蚴病,包虫病) 常见寄生部位:肝(69.9%)、肺(19.3%)、其次腹腔、脑、脾、盆腔、肾、胸腔等全身各部位。 (一)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肝大、肝区痛、坠胀感,肝细胞受压萎缩、代偿性增生 压迫周围组织 肝包虫:右叶/左叶=4/1 继发感染 膈面-膈肌上移,肺不张 腹面-消化道机能障碍 门脉-血流受阻,门脉高压 胆道-急性炎症,胆绞痛,高热、黄疸 腹腔-弥漫性腹膜炎 胸腔-炎症、过敏 肺包虫 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急促、咳嗽、胸痛 继发感染破裂至支气管-咳出小子囊、生发曩等,重者窒息、死亡。 颅脑包虫:颅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甚至癫痫。 骨包虫:骨质疏松、病理骨折、骨组织蜂窝状。 眼包虫:眼球进行性突出。 皮肤及表浅位置包虫:包块,触之坚韧、压之弹性、扣之振颤。 腹腔包虫 多数为继发感染,腹部不适、腹胀,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 少数有胃肠、膀胱、直肠刺激症状,腹痛、消瘦、不全性肠梗阻 三、致 病(棘球蚴病,包虫病) (一)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二)过敏症状:曩液外渗所致 少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大量: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三)全身中毒症状和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发育不良,恶病质 (四)细菌性继发感染:肝脓肿、肺脓肿。 三、致 病(棘球蚴病,包虫病) 接触史,临床表现 病原学: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 水、腹水及尿中查获囊肿碎片或生发囊等成分 免疫学试验、B超、X线、CT和同位素扫描等成为重要辅助手段 治疗病人:以手术为主;早期适用药物疗法,以阿苯达唑、丙硫咪唑、吡喹酮和甲苯咪唑等 四、诊断与治疗 多房棘球绦虫(阅读)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多房棘球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狐,其幼虫寄生于啮齿类或食虫类和人类,引起人体泡球蚴病(alveococcosis),或称多房型包虫病。 Hymenolepis nana 微小膜壳绦虫,又称短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亦可寄生于人体,引起短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 nana)。 第七节 微小膜壳绦虫 一、形态 成虫:小型绦虫,体长为5~80mm,平均20mm,宽为0.5~1mm。头节球形,直径0.13~0.40mm,4个吸盘和顶突,顶突上有20~30个小钩排成一圈。颈部较细长,链体由100~200个节片组成,最多可达1000个节片,所有节片均宽大于长。 虫卵:近圆或椭圆形,48~60μm×36~48μm,无色透明。卵壳很薄,内有较厚的胚膜,胚膜两端略隆起,并发出4~8根丝状物,内含六钩蚴。 头节 成虫 链体 虫卵 经中间宿主(蚤类、面粉甲虫和拟谷盗等)发育 直接感染和发育: 二、生活史要点 成虫寄生在鼠和人的小肠 生活史有两种类型: 孕节或虫卵→经口→人体感染。 虫卵在宿主肠内孵出六钩蚴→自体重复感染(严重感染,最多37,982条成虫/个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标准图集-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无水印.pdf VIP
- 第二课 活动 一周健康食谱 家庭食谱我设计(教案)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科版.pdf
- GB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ocx VIP
- 广州数控GSK25iMbGSK25iTb系列 编程操作手册.pdf
- 2025北京通州七年级(下)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pdf VIP
- 中兴常用光传输设备介绍.ppt VIP
- 中国地图报表Excel版(可设置颜色).xls VIP
- 苏TZG 01-2021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图则.docx VIP
-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及解决方案.doc VIP
- 德国旅游城市.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