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4)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实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地位__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2)相互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特别提醒 走出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4个误区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如结核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正确的说法是: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捕食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基础成分( √ )2.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判断(1)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 )(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 )(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 )(6)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据图分析:(1)该食物网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提示 6条。(2)说出鹰与鼬的种间关系。提示 捕食和竞争。(3)此食物网没有表示出生的态系统成分是什么?提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4)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哪种影响大一些?提示 后者影响大些。1.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2.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1)根据图1构建食物链①信息:营养级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7 细胞的增殖+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8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14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15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13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17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含答案.doc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8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7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1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0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9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2讲+Word版含答案.docx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三单元+第8讲+细胞呼吸+Word版含答案.docx
最近下载
- 风能发电系统 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一体化计算分析导则及编制说明.pdf VIP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原卷+解析).pdf VIP
- 2024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考试题库5份(含答案).docx
- 2017款长城哈弗M6-2017款1.5T手动自动两驱蓝标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真题英语试卷(原卷+ 完整版2025.pdf VIP
- 二月闹肠胀气(宝宝哭闹护理手册).pdf
-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药品临床应用解读.pptx VIP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全套教学课件汇总.pptx VIP
-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考试数学试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