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十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配套练习新人教版.doc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十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配套练习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十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等的关系。 2.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3.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5.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考情分析】 (2009~2018十年大数据) 考查范围 命题角度 频数 能力要求 难度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化学工艺原理分析 1 3 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0.82 物质的性质与类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0.87 化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 化学与食品、生活用品 7 10 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0.88 化学与医疗用品、疾病防治 3 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0.80 化学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化学与环境污染、污染治理 4 5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0.87 绿色化学 1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 0.82 化学与前沿科学技术  新科技成果的原理 1 4 接受、吸收化学信息的能力 0.83 新合成或新提取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3 接受、吸收化学信息的能力 0.86 1.化学与环境 1)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 (3)酸雨 指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4)温室效应 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5)臭氧空洞 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 (6)光化学烟雾 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 (7)水体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体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8)赤潮 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9)水华 人为向淡水中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0)白色污染 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2.化学与能源 (1)可燃冰 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它是人类的后续新能源,具有高效、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2)一级能源与二级能 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3.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 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2)原子经济利用率 指目标产物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即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全部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100%。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考点指导1 化学与传统文化 【典例1】 《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  ) 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解析 FeSO4·7H2O俗名绿矾,为浅绿色,灼烧后生成红色的Fe2O3,而CuSO4·5H2O为蓝色,KAl(SO4)2·12H2O为无色,Fe2(SO4)3·9H2O为黄色。 答案 B 【解法指导】 解答化学与传统文化三大注意点 (1)回归基础:挖掘化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tuWgi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