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解剖学试题

宁波大学成教学院2010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 科目:病理学 选择题 1.发生萎缩的机制是( ) 长期受压 营养不良 内分泌失调 神经调节障碍 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多 2.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 萎缩 肥大 发育不全 增生 化生 3.下列哪种变化不属于脂肪变性( ) 肾脂肪变性 脂肪肝 肝脂肪变性 虎斑心 脂肪心 4.凋亡是细胞的 ( ) 液化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 坏疽 固缩性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 5.下列细胞器中对缺氧最敏感的是( ) 溶酶体 线粒体 滑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器 6.关于干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7.急、慢性胃炎时,胃粘膜最易发生的病变是( ) 溃疡 糜烂 空洞 窦 瘘 8.肉芽组织肉眼观察呈颗粒状的是因为 ( ) 新生毛细血管网呈袢状弯曲 成纤维细胞灶性集聚 大量炎细胞灶性集聚 感染、炎性水肿 新生的毛细血管灶性集聚 9.细胞再生过程中,生长停止的调控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肿瘤坏死因子(TNF) 生长因子 白介素 细胞接触抑制 神经生长因子 常见于四肢末端 常呈黑褐色 病变处皮肤皱缩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10.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补的过程称为( ) A.再生 B.化生 C.机化 D.增生 E.修复 11.混合血栓见于 ( ) 毛细血管内 静脉血栓的尾部 动脉血栓的起始部 静脉血栓的体部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上 12.梗死的形状取决于 ( ) 脏器的外形 动脉阻塞的部位 动脉阻塞的程度 有无淤血的基础 血管的分布 13.诊断羊水栓塞的证据是在下列何处发现羊水成分( ) 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肺泡腔内 细支气管腔内 支气管动脉内 14.血液由心腔、血管内逸出称为( ) 出血 血肿 外出血 积血 漏出性出血 15.下列疾患中最易形成窦或瘘的是( ) 脓胸 肝脓肿 肛周脓肿 颈淋巴结急性化脓性炎 肺脓肿 16.在细菌感染的炎症病变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 淋巴细胞 浆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17.脓细胞是指变性、坏死的 ( ) 淋巴细胞 浆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巨噬细胞 18.下列哪项不符合炎性息肉的特点 ( ) 突出于粘膜表面 由实质细胞增生形成 常有蒂与粘膜相连 属于慢性炎 常见于鼻粘膜和子宫颈 19.下列哪项是恶性瘤的主要特征 ( ) 瘤巨细胞形成 核分裂多见 出血坏死 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细胞多、间质少 20.肺转移性肾癌指的是 ( ) 肾癌和肺癌同时转移到它处 肺癌转移到肾 肾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他处的癌转移到肺和肾 肾癌转移到肺 21.易见到角化珠的癌巢可确定为A.基底细胞癌 C.分化好的鳞癌 E.分化好的腺癌 B.分化差的鳞癌 D.移行细胞癌 22.鳞癌少发的部位是A.宫颈 B.鼻咽部 C.胃 D.肺 E.食管23.颈上、中淋巴结转移癌,其原发癌可能为A.鼻咽癌 B.食道癌 C.大肠癌 D.肝癌 E.肺癌24.瘤毒与人类肿瘤无明显相关的是A.EBV与鼻咽癌 C.HPV与子宫颈癌 E. HPV与乳腺癌B.HBV与肝细胞癌 D.EBV与伯基特淋巴瘤 25风湿病的变质性病变中具有特征性的变化是A.玻璃样变 C.淀粉样变 E.粘液样变B. 纤维素样坏死 D.水样变性 .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哪几期?试述各期的病理变化。.试述栓子的运行途径。.列表比较风湿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异同点。.何谓炎症介质?试述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瓣膜口狭窄关闭不全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或黑便)腹水 肾小球损害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的程度及组织的再生能力决定修复的方式、愈合的时间及瘢痕的大小。因此,治疗原则应是缩小创面(如对合伤口)、防止再损伤和促进组织再生。虽然组织的再生能力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但仍受全身及局部条件的影响。因此,应当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组织再生修复。此外,由于瘢痕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危害,因而有时需要抑制瘢痕的形成或者促进瘢痕的吸收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