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铁电铁磁异质复合薄膜中界面应力效应研究-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docx

铁电铁磁异质复合薄膜中界面应力效应研究-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铁电铁磁异质复合薄膜中界面应力效应研究-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

摘要摘要铁电/铁磁异质复合材料因其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此类 材料不仅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而且还具有磁电耦合效应,利用这一效应, 可以设计磁探测器、新功能存储器、磁电马达等多种新型器件。一般认为磁电耦 合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复合体系中铁电相与铁磁相之间的应力作用,但由于普通的 复合体系(如固熔块材复合体系、叠层复合体系等)中应力情况复杂,因此目前 的研究对复合磁电材料中应力耦合的机理缺乏规律性的认识。然而在异质外延复 合磁电薄膜中,薄膜的取向、厚度、界面粗糙度等都可以得到精确的控制,进而 可以控制铁电相与铁磁相之间的应力作用情况,这为研究复合磁电材料的应力耦 合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从研究 BaTiO3/CoFe2O4 双层复合磁电薄膜的外延生长过程出发,采用原 位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与后位高分辨 X 射线衍射(XRD)结合的方法, 对异质外延复合磁电薄膜的界面应力情况进行充分表征。在获得复合薄膜中基本 的应力作用情况后,进一步对应力引起的磁电性能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设计厚度 系列、层数系列的实验,实现了利用结构变化调制应力变化,进而获得较优的铁 电、铁磁性能。这一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复合磁电材料的应力耦合机制奠定了基础。在对 BaTiO3/CoFe2O4 双层复合薄膜的生长过程、界面应力情况和界面应力效 应的研究中发现,第一层 BaTiO3 以层状模式生长,在其上生长的 CoFe2O4 受到压 应力作用,在 40nm 以内主要以层状-岛状模式生长,厚度进一步增加时,生长模 式转换为岛状生长模式。应力释放主要发生在生长模式转变阶段。CoFe2O4 对 BaTiO3 的张应力随着 CoFe2O4 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大的张应力使 BaTiO3 的四方 铁电性下降,导致 BaTiO3 的 Pr 值下降,当 CoFe2O4 的厚度为 120nm 时,复合薄 膜的 2Pr 值仅为 3μC/cm2。磁电效应研究表明,在静态磁场作用下,BaTiO3/CoFe2O4 复合薄膜的剩余极化值 Pr 值增大,增大的幅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并且当 极化电压达到 5V 时出现极大值。在对多层系列 Pb(Zr0.52Ti0.48)O3/NiFe2O4 复合薄膜的研究中发现,在一定范围 内复合层数的增加可以加强 Pb(Zr0.52Ti0.48)O3 与 NiFe2O4 之间的应力耦合作用,复 合薄膜的 Pr 值也随之提高,当复合层数达到 7 层时,2Pr 值达到最大值 65μC/cm2; 但当复合层数进一步增加时,耦合应力通过界面缺陷等方式释放,造成 Pr 值的回I摘要落;应力变化对复合薄膜的铁磁性能影响较弱。关键词:铁电/铁磁异质复合薄膜,界面应力,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高分辨 X 射 线衍射,磁电性能IIABSTRACTABSTRACTMagnetoeletirc composite material has drawn wide interest of researchers for its potential uses. In magnetoeletirc material, ferroelectrics and ferromagnetics coexist, and a dielectric polarization can be induced by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or conversely, a phenomenon known as the magnetoeletric (ME) effect. Materials systems with strong ME effect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magnetic field and stress sensors, data storage and switching devices, actuators and etc. The ME effect in multiferroic composites comes from the direct strain-coupling between ferroelectric phase and ferromagnetic phase. Unfortunately, the physics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different order parameters can be coupled are generally poorly understood, and in most of the composite systems, including ceramic composites, laminated co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