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7_第七章_电子商务安全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x7_第七章_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7.1 安全标准与组织 7.2 安全协调机构与政策 7.3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规定 7.4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制度 7.5 电子商务安全的法律保障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案例——非法入侵网站案 2001年8月2日14时,王群非法侵入“楚天人才热线”,将该网站主页改为一面五星红旗,并附上“加入我们,成为中国黑客联盟的一分子”等内容,致使网站瘫痪。当天18时,王群非法侵入湖北大冶市政府网站后,对载有当地领导人照片和“领导致词”等内容的首页进行了恶意篡改。次日又将网站主页篡改,致使网站关闭。王群还以同样的手段,侵入“科技之光”、“黄石热线”等网站,更改主页,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法院认定,被告人王群利用从网上获取的方法,搜索扫描各网站服务器系统的漏洞,并利用漏洞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后果严重,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判处王群有期徒刑1年。 案例: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2003年2月17日,网络游戏《红月》的玩家李宏晨发现自己游戏中所有装备被盗。他感到自己的权利遭到了侵犯,就将运营商北极冰公司起诉至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要求对方赔偿丢失的装备,公开赔礼道歉。 虚拟财产是不是财产 福州大学法学院的叶知年副教授认为,根据我国的立法精神以及民法的规定,公民的财产应受法律保护,“这里的财产既包括有形的,也包含无形的”。而“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自然要受法律保护;当其受到侵犯时,向侵权人提出损害赔偿要求,从法理上讲也没有任何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于志刚曾撰文表示,虚拟财产既可以从游戏开发商处直接购买,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因而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其真实价值不言而喻。 中山大学法律系讲师黄巧燕则认为,对虚拟财产的界定应该区别对待。“一个人在游戏里获得了一百万、一千万,或者在游戏里当了什么王,这都不过是一种个人满足感而已,没有在实际生活中构成意义。”她说,“它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要求法律或个人为不存在的东西负责,我认为很可笑。” 不过,她也认为,如果虚拟财产与真实货币之间发生了交易行为,或者游戏厂商开列出了正式的虚拟物品交换的价值标准,那么这些虚拟财产就具有了现实性。 案例: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北京市朝阳区 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于当年12月18日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侵犯虚拟财物的事实成立,但因虚拟财产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统一标准,故判定被告在判决生效7日内恢复原告丢失的武器装备。 案例:靠域名发财 国际上有人抢注域名,我国数百家著名企业成为受害者。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恶意抢注域名的事件屡见不鲜,也有一些人靠域名发财。 美国加州一个公司以750万美元的价格从休斯顿的一位企业家手里购得了域名的使用权,用作自己的因特网网址。 另一个人手中有的域名,开出1000万美元的高价。 案例:网址抢注案 1:阿里巴巴 2001年8月4日,广州勤加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通过通用网址注册服务机构中国频道注册了“阿里巴巴”通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