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庄隧道出洞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家庄隧道出洞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徐家庄隧道全长2368m,起讫里程DK177+600~DK179+968。其中出口端DK179+952~DK179+960设计为单压明洞,DK179+960~DK179+968设计为单压明洞桥台进洞段,明暗挖分界线里程为 DK179+952。洞身段最大埋深约154m,最小埋深约23.9m。隧道出口位于小峡水库东南方G109旁一陡壁上,近于垂直的陡壁。围岩级别为Ⅳ级,该段隧道处于4.5‰的上坡。全隧道除进口端380.16m位于直线上以外,其余均位于R-7000m的曲线上。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 1.2地形地貌 隧道地处低中山区,隧道出口位于小峡水库东南方G109旁一陡壁上。冲沟发育,洞身地形呈波状起伏,出口为一近于垂直的陡壁。 1.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隧道工程区主要为闪长岩、砂岩、泥岩,山坡坡面及冲沟内分布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冲积卵石土等。 地表水主要为隧道出口陡壁下有人工修筑的引水渠,斜井所在沟内有少量地表水。其余各沟未见地表水,但降雨、汛期易形成洪流,且地表水易下渗。 地下水仅见斜井所在冲沟内,地下水位埋深1.5m,对混凝土有硫酸盐和氯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分别为H2和L2。 2.出洞开挖施工方案 出洞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出洞前对洞口段地形、地质进行了现场调查,出口原地面为陡壁,地表有部分松散圆砾土覆盖层。设计DK179+952~DK179+968段为明洞,为创造工作面,先将该段明洞开挖至上台阶底部位置。(已经施工完成) 贯通面选择至DK179+952处,与设计一致,通过明洞开挖,揭示地质为软岩,岩层裂隙不甚发育,有少量竖向节理,岩层整体性较好,满足贯通条件。 隧道DK179+932~DK179+952段出洞施工,采用从隧道内向隧道外单项掘进的方式进行,出洞里程为DK179+952。当隧道掘进至DK179+942时,停止掘进,采用从洞内挖掘小导洞的方式出洞。小导洞位于隧道上台阶中间位置,以便出碴及管线和小型机具材料引出洞外,小导洞利用弱爆破法,挖机配合开挖。小导洞出洞前,应先施工洞口的边坡防护(施工完成),以确保洞口稳定。从洞内往洞外开挖,直至贯通。 2.1 洞外施工 小导洞于DK179+952处出洞前,应对裸露基岩面进行必要的刷坡处理和锚喷网防护:用长度为3m的φ22砂浆锚杆打入基岩,梅花形布置,@1.5×1.5m;φ8钢筋网 @20×20cm;C25网喷混凝土,厚度15cm。 2.2 洞内施工 目前掌子面里程已接近至DK179+932,此段按要求采用三台阶开挖,台阶长度尽量减短,控制在4m以内,当上台阶掘进至DK179+932,即距贯通面20m时,为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安全,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0m以内,每开挖1米,立即支护一榀钢拱架。施工中严格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严格控制装药量,增加周边眼和辅助眼的数量。当掌子面往大里程掘进10m至DK179+942时,停止开挖,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转入小导洞施工。小导洞位于隧道上台阶中间位置,导坑尺寸为3m(宽)×4m(高),采用弱爆破,人工开挖,网喷混凝土进行初期支护,并每2m设置一道I18工字钢拱架,以加强支护抗力,保证导洞的稳固。小导洞施工时,要突出一个“快”字,即“快开挖、快支护、快封闭”。 隧道小导洞贯通后,按三台阶施工法,从洞内向洞外逐步扩挖至设计轮廓,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初期支护,并尽早封闭成环,仰拱和二衬紧跟,控制好安全步距,确保隧道出洞段施工安全。 3.施工步骤 3.1 洞口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3.1.1 边、仰坡刷坡 为保证洞口边坡的稳定,防止后期被雨水冲刷,出洞前对仰坡进行刷坡。边仰坡施工时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施工洞口边仰坡外的截水沟天沟,截水沟天沟距仰坡边坡线的距离不少于5m。 3.1.2 锚杆及钢筋网 锚杆为Φ22钢筋,每根长3m,间距为1.5m呈梅花型布置。锚杆施工前由技术在地面上标出范围及孔位,钻孔后进行安装,钻孔应保证锚杆顺直,并与岩面基本垂直。 钢筋网为φ8钢筋,纵横间距为20cm。铺设钢筋网时,与接触面的距离不得大于3cm,并应与锚杆连接牢固。施作混凝土喷射作业时尽量减少对网片的震动,降低回弹量。 3.1.3 喷射混凝土 边坡部位锚杆及钢筋网施工完毕后,喷射一层10cm厚混凝土。喷射作业应分层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坡面有较大凹洼时,应结合初喷予以找平。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3.1.4 截水沟施作 洞口顶10m范围外设置截水沟,截水沟与排水沟相连接,保证排水畅通,流到山梁以外。截水沟采用C25混凝土施作。 根据现场地形,左高右低,采用自然排水,通过天沟将水引致山谷低洼处自然排走。 3.2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