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公共意识的文献综述
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开展,是我国社会生活时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领域和公共生活的拓展使得人们也愈发地关注公共意识的呈现。笔者尝试着从公共领域着手,廓清公共意识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回顾公共意识的历史脉络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公共领域的建构及公共意识的提出
公共领域
“公共”与“私人”是一组相对的词汇,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公私之间进行了届分。尽管有的研究者认为公私之分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其实古希腊时期家庭与城邦的分离只是一种实体性分化,而不属于形态分化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和“私人”无论是在实体上还是在形态上都有了更为明晰的分化,公共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在现代自由主义者看来,“公共”意指与社会相对的国家权威与“公法”(the public law),也表示与私有物相对的事物,包括社会活动。在合格而和马克思的观点中,“公共”表现为“公民社会”(the society of citizen)与“市民社会”(the society of bourgeois)的对比,前者的组成分子(公民)关注公共利益,后者则关心或考虑与他人相竞争或者合作的私人经济利益 蔡英文:《政治实践与公共空间——阿伦特的政治思想》,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9页。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其实是介于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中间地带,它由私人聚合而成,出于共同的利益对国家公共权力进行批判监督。随着哈贝马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关于公共领域的理解已经不仅限于从政治活动的空间来理解了,虽然政治公共领域仍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 [德]于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页。
。
无论是古典的政治公共领域含义还是现代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概念,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公共领域是个体的人超越其私人性并出于共同的需要和原则进入这一领域,在此领域中,行动和语言(即理性的商讨和积极的参与行动)是最重要的两个法则。公共意识就是基于公共领域这一场所孕育出来的,缺乏公共领域这一场域,公共意识也就失去了依托。恰如和贝马斯所说的:“亚里士多德所指定的一系列德行只有在公共领域当中才能证明有效,并得到广泛承认” 同上
。
公共意识
随着公共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共意识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上涨,但是能够准确的表述和定义公共意识却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公共意识概念的声音主要有三种:一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拥有的意识;二是指独立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或整体概念;三是指人们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其中第三种声音是学界的主流,但其中也有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基于公共利益对公共意识进行界定的,认为人类在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存在着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共同意识,就是公共意识,所为公共意识是指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取向的,对于公共事务的态度、看法、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以个人的公民意识和政府的服务意识为支撑的社会共同体意识。公共意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广而言之,公共意识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政府意识、人权益是、社会伦理意识等全局性、普遍性的公共意识。狭义而言,公共意识主要包括社区意识、集体意识、部门意识、团队意识等局部、特殊性的公共意识 刘厚金:《社区公共意识的培育及路径选择——一上海某社区为例》,《理论探索》,2007年第1期,第13页。
;另一个分支则是在公共领域的准则、规范的基础上对公共意识进行了阐释。认为公共意识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公共领域内的准则、规范等的主观认可和客观遵循,是孕育于公共领域之中一种关心公共事务,改善公共生活,建构公共秩序,塑造以民众利益和社会需求为依归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的深层意识,体现的是人们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 陈付龙:《中西公共意识生长的文化路径辨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71页。
。
公共意识的历史脉络
从公共领域以及公共意识的相关界定的众说纷纭便可体察到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意识的原始发源亦有着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个体意识并非始于显示,而是古已有之。” 王福民:《国民公共意识的生成及其意义》,福建日报。2008年9月28日版,转引自陈付龙,叶启绩:《民主模式、公共生活与公共意识》,《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81页。
“人类的公共意识在原始社会即萌芽,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逐步发展完善。” 周长铸:《增强公共意识提升国民素质》,光明日报,2004年9月22日版,转引自陈付龙,叶启绩:《民主模式、公共生活与公共意识》,《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81页。
这种观点主要是从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拥有的意识的角度来界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儿童智能发育的九大敏感期.doc
- 儿童行为管理代币管理法.docx
- 儿童语言发展年龄阶段特点参考资料.doc
- 儿童飞行帽子 教程.doc
-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与习题.doc
- 先周农耕文化对陇东的影响.doc
- 先天性心脏病手册.doc
-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适应证的评估.doc
- 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进展.doc
- 先张梁作业指导书.doc
- 绿电2022年系列报告之一:业绩利空释放,改革推动业绩反转和确定成长.docx
- 化学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ERP项目企业信息化规划实施方案.pdf
- 【研报】三部门绿电交易政策解读:溢价等额冲抵补贴,绿电交易规模有望提升---国海证券.docx
- 中国债券市场的未来.pdf
- 绿电制绿氢: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武器-华创证券.docx
- 【深度分析】浅析绿证、配额制和碳交易市场对电力行业影响-长城证券.docx
- 绿电:景气度+集中度+盈利性均提升,资源获取和运营管理是核心壁垒.docx
- 节电产业与绿电应用年度报告(2022年版)摘要版--节能协会.docx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智能系统工程.pdf
- 如何进行行业研究 ——以幼教产业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