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大脑联系着过去与未来.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证明大脑联系着过去与未来

指向未來,這同樣也是記憶的作用! 最新的腦成像技術表明,如果沒有對於過去的記憶,我們就無法規劃未來。 撰文:Marie – Catherine Morat    Clara Dutour 編譯:武崢灝 模糊不清,有選擇性,似是而非,有時甚至還完全背離事實,這就是我們的記憶,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記憶的這番重新改造正是我們人格的本質。我們由此得知,如果由於年齡増長,疾病或大腦記憶區域因創傷而受損等原因,往昔歲月中的種種片段一一被抹去,我們的自我認同也會隨之崩塌。糟糕的事情還不止於此。研究人員最近証實,如果人喪失了對於過去的記憶,那麼他的未來也會隨之煙消雲散。腦成像技術進一步明確表明,記憶正是創造未來的源泉。 記憶的這一全新作用的確出乎意料,我們還曾經一廂情願地將它想變成一個 “倉庫”。但科學家們自上世紀 80 年代起就已經開始猜想記憶是具有這種功能的,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羅特曼大腦功能研究院的心理學家安德爾.托爾文 (Endel Tulving) 是先通過一個具體病例觀察到了這一點。這名被稱為 “KC” 的人年齡約 30 多歲,在一場摩托車交通事故中受傷,陷入昏迷,他的大腦尤其是海馬腦回區域受到了損傷,車禍發生三天後,他蘇醒過來,却再也無法回憶起過去的事情。這是因為負責記憶具體事件的事件記憶能力受了破壞,而我們的生活正是由各種具體事件構建而成。 五種記憶中只有一種指向未來 有關回憶與未來之關係的實驗,一般都以加拿大心理學家安德爾.托爾文所設計的長期記憶模式為基礎。該模式對兩種長期記憶系統 – 語義記憶和事件記憶 – 進行了區分。語義記憶涵蓋了我們對世界和對自我的認識 (如 :”柏林是德國首都,我有一個孩子”),而事件記憶則是在精確時空背景下我們的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件 (如 “星期一在去麵包店的路上,我遇到一位朋友”)。由此可見,有了事件記憶,我們就能在時間的長河中 “神游” 。托爾文認為這種 “神游”涉及的是一種 “自我活動意識”,即重溫過去發生的片段意識,或是像曾經經歷過的那樣對未來進行設想的意識。 我們的自傳記憶其實正是語義記憶和事件記憶的混合體。托爾文模式還包括心理意象系統和程序記憶。心理意象系統是一種無意識記憶。我們之所以能夠更快地對已經遭遇過的事物進行辨識,就是心理意象系統在發揮作用,程序記憶則包括所有動作技巧 (如騎自行車等)。最後,短期記憶構成一個獨立的記憶系統,主要用於記憶短時信息 (如在停車場找到自己的汽車)。 相同的神經認知系統 而且,”KC” 也無法對未來進行設想,他永遠生活在當下。安德爾.托爾文在 2002 年心理學年刊中這樣描述道: 『如果有人問他今天晚些時候,明天或者將來隨便什麼時候會做些什麼,他完全沒有辦法做出回答。他無法想象未來,一如他不能回憶起過去。』 安德爾.托爾文受到 “KC” 病例的啟發,提出假設,認為不論是對過去的追求溯源,還是對未來的展望設想,這種心理上的時間跨越都基於相同的神經認知系統。因此,如果沒有記憶,我們就無法想象未來的情況。安德爾.托爾文幾年前憑借直覺提出的假設今天已經得到了驗証! 法國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認知神經心理學教授利利應納.馬寧 (Lilianne Manning) 所領導的研究成功地証明了兩項對記憶及其功能進行重新界定的假設。 第一項假設,即對過去的回憶和對將來的展望會調動相同的大腦區域,已經於 2004 年獲得証實,最初階段實驗是由安娜.波祖格 (Anne Botzung) 組織展開的。安娜.波祖格當時是利利應納.馬寧的博士生,現在美國杜克大學做博士後。利利應納.馬寧詳細介紹說: 『我們要求志願接受實驗的人說出剛剛過去的一周里經歷的 20 件事情和接下來的一周里打算做的 20 件事情。』研究人員同時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 (fMRI,参見 “專業術語”) 對實驗對象的大腦活動進行記錄。 在時間中做精神的漫游 這一切都沒什麼特別的。無論是誰都能根據要求回憶起百十來個生活片段,況且實驗還將回憶時段限制在一周之內,這就更不在活下了。實驗對象要滿足的唯一條件就是要精確地給出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體例如下: “上星期五,當我在里昂火車站下車時”,在近期規劃方面,要求也是一樣。 腦成像顯示,大腦的兩個特定區域 – 腹外側前額葉皮層和海馬腦回變得很活躍。腹外側前額葉皮層同自我指向 (有關自身情況的回憶) 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海馬腦回則在記憶的恢復中扮演關鍵角色。不論是對過去的回憶還是對未來的設想,都會使這兩個大腦區域變得活躍,這應該能夠証明當我們的精神穿梭於往昔和明日之間時,借助的是同一個神經認知系統。 安德爾.托爾文提出的第二項假設是: 沒有了過去,我們就無法規劃未來。這一點証實起來並不容易,而且以倫敦大學學院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