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4张PPT).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4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4张PPT)

*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废驰则国乱民怨。 思考: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提示: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依靠每 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教学目标   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你怎么看待小学生骑行共享单车? 提示:这是不安全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从共享单车谈依法办事 教学目标 从共享单车谈依法办事 近来,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私占、诈骗等各种不端行为频出。    相关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之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破坏更加严重者,宜根据《刑法》第275条的“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予以定性。 思考: 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结果? 提示: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罚等。 教学目标 2016年12月17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共享单车失窃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韩某因将共享单车搬回家,构成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有人说,共享经济是公众法治素养试金石,你认为呢? 从共享单车谈依法办事 教学目标 “共享单车”顾名思义共同享用,但有人偏偏想把“共享”变为独享。2017年2月22日,北京火箭军总医院两名护士因上锁私占“小黄车”,而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5日。(未构成犯罪,这种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 这两则案例给我们哪些共同的启示? 从共享单车谈依法办事 教学目标 共享单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使用者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合不合法”、有什么法律后果,并以此作为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则。 教学目标 这位网友应如何维权? 教学目标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以恶治暴,应通过合理的方式,必要时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教学目标 中学生程程在放学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这两名男生恶狠狠地向程程要钱,程程说没钱。这时,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两名男生又威胁到:“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便开始搜程程的口袋,拿走所有的钱。临走时还往程程脸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 教学目标 依法办事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目标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问题:这句话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提示: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 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目标 树立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对法律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认同、信服、尊崇、敬畏等因素,它是对法律意识的升华。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教学目标 2000多年前,秦孝公励精图治,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有一天,秦孝公问商鞅:这些制定出来的法律,如何让老百姓遵守呢?这一问被当代学者称为“孝公难题”或“孝公之问”。 要解决“孝公难题”,让“纸上的法”变成“现实的法”,治本之策、当务之急就是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 教学目标 问题:这两幅讽刺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 提示:漫画反映了一些人法律至上意识明显不足,遇事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 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是缺乏法律信仰的现象。 教学目标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公民把法律信仰作为其内心理念的基础。只有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才能形成法治精神,进而促进法治国家的实现。 教学目标 法律如何才能成为全民自觉的信仰? 首先,扩大民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