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寅恪人物介绍
陈寅恪身出名门,学识过人,所以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 他曾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地长达十三年,精通22种语言,了解西方文化,但他从国外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 他曾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牛津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术机构。 陈寅恪在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953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他在《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了就任的两个条件。第一:“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公是党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请他到已被侵占的上海授课,被他拒绝。 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却积极反共,使陈寅恪感到痛心。而此时桂林的“御用文人”,劝他参加向蒋介石献九鼎的荒唐活动,他遂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表明他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心情及不屑与阿谀者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 我的感悟 有人曾经问陈寅恪:“大家对你的名字叫法不一,你为什么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他:“有这个必要吗?” 比起名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和价值,他的整个生命都与他热爱的学术连在了一起。国难、家恨和个人的坎坷中,他为学问付出了一生,无悔无憾。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他留下的著作,无不烙刻着属于他的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 前路漫漫,历程已启。愿陈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能始终伴我们前行。 * * 陈寅恪,江西义宁人,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卒于广州。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是一位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曾任湖南巡抚。 陈寅恪讲学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他常说:“问答式的笔试,不是考察学问的最好办法。”因此他要求学生写短篇论文代替大考。他又强调:“做论文要有新资料或新见解,如果资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则做论文也没有什么益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