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塞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高应兵 ,张智斌 指导 杨仓良
宁夏秦杨风湿病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11
[关键词] 白塞病;中医治法;中西医结合治法;甘草泻心汤
白塞病(BD)或称为白塞氏综合征,又译作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
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肺肾等脏器亦可受累的一种原因未明的以血
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清且无特效办法,故归为难治
病范畴。近年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使本病的治疗研究有了更加可喜的苗头,
现将近5 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研究
本病病因病机较复杂,然根据其临床症状当属于中医“狐惑病”的范畴,其病因认为与“虫毒”有关。
如汉 ·张仲景早在《金匮要略》中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
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唐 ·孙思邈 《千金方》也指出:“狐惑病„„其毒在喉咽为惑病,在阴肛者为狐病。„„毒食于上者,则声
嗄也。毒食下部者,则干咽也,此由湿毒气所为也。”这里都强调了湿热毒邪在发病中的作用。陈德霞等[1]
认为“脾失健运是 BD 发病的内在基础,邪气内舍是BD 发病的外部条件,湿热毒瘀胶结为BD 的病机关键。”
[2]
龙田 则提出:“BD 的病因病机离不开肝,肝经环绕阴部,上通于咽喉,连接于目系,湿热毒邪熏蒸则前阴
蚀烂,其热毒循肝经自下而上冲,则口腔溃烂,热毒上攻则畏光目赤。”可见古今医家对 BD 病因病机认识
是基本一致的,即主要由毒邪所致。此认识已逐渐被现代医学的感染学说所证实:1937 年首次提出BD 病名
[3]
的Hulusi Behcet 本人就认为微生物在 BD 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提出病毒病原学假说。研究者 发现白
[4]
塞病与结核感染有密切关系。刘相东等 研究提示BD 体内多种病毒抗体滴度普遍较高,从患者的受累部位
及外周淋巴细胞中发现有单纯疱疹病毒基因。
2、治疗研究
[5]
2.1.单味中药 鲁缘清 治疗本病急性期以生甘草清热解毒,缓解期用炙甘草补益中州,顾护脾胃,
用量以 30-50 克为宜。其意在于取甘草抗溃疡的药理效应,从而用于口腔溃疡及其它部位溃疡的治疗。张
[6]
翠贞 则重用玄参 50 克以上配生地、重楼、甘草、附子、肉桂、白及、蒲黄、栀子等治疗白塞病,疗效显
著。
[7]
2.2.辨证论治 张华东等 提出白塞病中医辨证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是辨病、辨症、辨证相结合。在治
[8]
疗上强调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配以活血药;缓解期重在全身调理为主。徐重明等 对本病采用辨
证的方法进行治疗收效甚好,即对脾经湿热内蕴上犯型用清胃散或泻黄散加减;肝经湿热化火上炎型用龙
胆泻肝汤;肝经湿热下注型用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或龙胆泻肝汤合八正散加减;肝肾阴虚型用左归丸、六
[9]
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等,气阴两虚型用生脉散合十全大补汤加减。陈旋等 以中药口服加外用消除溃疡。
自拟消减白塞汤:黄芪、黄芩、炒黄柏、当归、生地、旱莲草、枸杞各10g,芦根30g,土茯苓、生薏仁、麦
冬各 15g,菊花 12g,生甘草8g,赤芍9g,红花6g,随证加减治疗本病 19 例,总有效率 96.67%
[10]
2.3.专方专法 罗微等 用清热解毒、燥湿活血法(选用黄芩、黄连、生地、知母、连翘、蒲公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