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议《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的相同之处.pdf

关于小议《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的相同之处.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小议《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的相同之处 鲁迅的《故乡》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两篇小说主题深刻,构思精 巧,在写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从外貌形态特征的描写来看,两文都运用了肖像和细节描写。《故乡》 一文里,在“我”的记忆中,20 多年前的闰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少年英雄”。他紫色的圆脸,项带银圈,会刺猹,会 捕鸟,会拾贝壳,会看管庄稼,“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懂得“我往 常的朋友”不知道的许多东西。可是20 年后年仅40 多岁的闰土,却变成了另 一种样子:“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 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 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的手,却又粗又笨而 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些外貌的变化不仅记录着闰土苦难生活的历史,而且也形象的显示 出闰土的精神变化。的确,“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家庭环 境和社会环境不仅剥夺了他的青春,吞蚀了他的活力,麻木了他的神经,而且 简直使他变成了木偶式的人。因此在与“我”称之为“闰土哥”的“他”20 多 年后再次相见时,“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 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个一刹间的情态变 化的细节描写,是多么的出神入化啊!这种由欢喜到凄凉,由颤动到恭敬的颜 面变化包括着多么丰富而复杂的潜台词啊。幼年时无间的友谊,眼前自己可悲 的处境,彼此间巨大的地位差距,都在这一瞬间的变化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了。闰土不仅自己称昔日的挚友为“老爷”,而且还要儿子水生“给老爷磕 头”。鲁迅在塑造小说中的人物时,以精炼、准确、细致入微的肖像和细节描 写,去展现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揭示问题发生的社会和细想根源。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里,于勒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是陌生而突然 的,作品这样写道:“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 两位太太。”这儿,水手于勒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模糊笼统的褴褛苍老;“一 下撬开”、迅疾“递给”的动作描写,又表明了他干活的里手熟行,也暗示了 他操此买卖为时久远,生活之穷困潦倒,可想而知。第二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于勒仍旧是一介“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这淡淡一笔,道出了他(于勒)为 人的卑贱无能,他象海边一朵毫不引人注目的浪花,稍纵即逝,在人们心目中 没有零星半点的位置,与第一次外貌描写相比较显然毫厘不差,第二次描写的 于勒也仍旧是“我”和“父亲”立足远处所看到的水手,形貌照样模糊不清, 混沌整一,只不过,这一而再的不为人知反倒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卑贱可怜 。 作品对于勒形貌的第三次描写是这样的:“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 离不开他手里干的活儿。”这是“我”觉察父亲母亲的荒乱失态后着意观察的 于勒叔叔,虽然我仍是立足远视,可是由于留心端详,因此,较之前面第一二 次毫不经意要看得具体真切,于勒叔叔不仅苍老肮脏,而且满脸皱纹,他正目 光专注埋头干活,显然,这不再是隐约模糊的人物整体轮廓,而是显豁夺目的 外貌形态局部特征。小说正是通过这样具体细致的肖像和细节描写,进一步揭 示了于勒穷困潦倒、饱经风霜的人世沧桑,也寄寓了作者隐秘难言的同情之心。 最后,当我走近于勒叔叔,当面牡蛎付钱时,我对他再一次作了细致入微的观 察:“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 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这段描写犹如电影艺术中 的特写镜头,作者抓住了人物颇具特征的手,进行逼真细腻的描绘,传神地展 示了人物的生活遭遇。 从主题上看,两文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世态人情。 《故乡》中,在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下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隔膜; 《我的叔叔于勒》中,在拜金主义思潮的腐蚀下人与人之间变得冷酷自私。 《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与“我”兄弟相称,亲密无间。那种关系多么和谐呀, “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两人是无话不谈,十分投机,以至于分别时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虽然那时的“我”是个少 爷,闰土是短工的儿子,但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还未被玷污,在一起彼 此不分尊卑贵贱。因而两个孩子之间能迅速建立起兄弟般的友谊。然而,20 年 过去了,这种友谊还存在吗?现实是:好友重逢,却变得隔膜起来。那一声 “老爷”,拉开了“我”与闰土之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