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物理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在物理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 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和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就物 理学所包含的全部概念、公式、定理、定律而言,无一不是物理学家经过大量 的实验研究、分析概括所得,因此,物理学这门自然科学,蕴涵着丰富的德育 教育资源。 一、传授物理知识与培育科学精神相结合 1. 培养学生乐观察、勤思考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内容时,应介绍“牛顿与苹果”的故 事: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忽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 身边。牛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 落下,却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或向右抛开呢?”牛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 钻心研究。后来,他终于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秘密:因为地球有吸引力,宇宙 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引力遵循的规律即万有引力定律。正因为牛顿一生都 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所以,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领域都有 突出贡献。 2. 培养学生不畏挫折、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天然放射现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波兰著名物理学家 居里夫妇呕心沥血,经过四年时间,先后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即钋和 镭。在此过程中,他们从实验的经验中知道,所属奥地利管辖的圣约阿希母斯 塔尔炼油厂冶炼后的废渣铀沥青矿里,一定含有镭元素。他们通过努力,无偿 地得到了这些废渣,但把它运到巴黎却颇费周折。他们既没有合适的实验场地 和设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理化学校校长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废弃不用的木棚, 木棚顶有很大的天窗,下雨就会漏雨;木棚内夏天潮湿闷热,冬天寒气逼人, 冬天虽然可以生炉子取暖,但也只有火炉子附近才有稍许暖气;他们所需的一 切仪器设备都须自己花钱购买,木棚里仅有一张陈旧的松木桌子,几个炉台和 几个汽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刺激性的毒气,他们只好把这类工 作移到院子里去做,尽管如此,室内外仍烟雾缭绕,毒气弥漫。在如此糟糕的 环境下,居里夫人有时需用一根与他体重相同的铁棒搅拌沸腾着的沥青油矿, 累的精疲力竭。由于居里夫妇从事实验研究非常辛苦,处理完了一吨铀沥青矿 渣后,才得到了确定的结果:原来在含镭最富有的矿石中,一吨所含有的镭还 不到几分克。通过介绍上述科学史,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想成功,都就必须 付出艰辛的劳动。 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授“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最早 发现光的衍射现象的是17 世纪意大利的格里马第,而最早对光的衍射现象作出 正确解释的是19 世纪法国工程师奥古斯汀•菲涅耳。他1806 年从巴黎工程学校 毕业,后来又在巴黎桥梁与道路专科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从事道路修理工作, 当了八年工程师。 他酷爱光学研究,1814 年开始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他做了一系列光的衍射实验:小孔衍射、狭缝衍射、锐利的直边衍射等。菲涅 耳创造了一种数学方法(菲涅耳波带法),并对小孔衍射现象做了认真计算,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因此,使得法国科学院论文评比委员会相信光 的微粒说的许多持怀疑态度的专家、学者不得不心服口服。评比委员会成员泊 松看了菲涅耳的计算后发现,根据这些计算会得出在一个图片的阴影中应当出 现一个亮点。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观察到这个现象。泊松提出这个问 题想以此来驳倒菲涅耳的波动说。菲涅耳面临这一严峻考验,他的理论正确与 否,必须经过实践检验。菲涅耳依据理论要求进一步开展实验,结果真的观察 到了亮点,这充分证明了菲涅耳波动理论的正确性。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史,培 养学生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要事实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二、传授物理知识与培养学生反对邪恶、追求正义的思想品德相结合 1.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思想 品格 例如,居里夫妇潜心研究铀、钍等矿物质的天然放射性,并从大量沥 青铀矿中分离出了放射性更强的物质,于1898 年发现两种元素钋和镭。“钋” 是玛丽为了表示对祖国波兰的热爱和尊敬而取名;“镭”为“放射”之意。由 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妇和贝克勒耳共获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0 年 玛丽·居里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纯镭元素,并确定了它的原子量 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还测出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 元素衰变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