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修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学修养

小子何莫学夫诗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里,孔子引《诗》与论及诗就有十多处。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虽无数次乱政,无数次战争,无数次改朝换代,但中华民族不散,始终不散的是民族心。民族心是什么?民族心就是民族文化。具体说就是儒家文化,以及用以运载儒家文化的诗歌﹙水墨大略还谈不到与诗歌齐肩的地位﹚,始终凝聚着民族心。看看中国历史人物,不管是流芳百世的,还是遗臭万年的,只要是民族子孙,谁不会做诗?不做也爱!逃到台湾那位蒋先生,他,以及他手下那帮人,就是写不出毛泽东《沁园春?雪》那么大的气度,但是,他死后,却在棺材里放上他一生钟爱的唐诗书册。蒋介石不台独,唐诗还是他的民族心。陈水扁那个龟孙子,他就不爱唐诗,要弄台独,所以蒋先生的后人都要杀他的头。而今,不仅“小子何莫学夫诗?”甚至连学府膏药混混,也挡架不住孔子向他们发问:“小子何莫学夫诗?”为什么?因为学府膏药那点思想水平太浅薄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次政乱而民族文化心未乱的常识,他就没闹清楚。民族文化心乱了的后果,世界民族文化史有的是前车之鉴。古埃及文化被阿拉伯文化扫荡之后,已不存在了。古印度文化被阿拉伯文化入侵之后,灿烂的佛教文化已残缺了,研究古佛经还得到中国。佛教文化却被中国民族文化同化了。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民族,民族会不会四分五裂,在世界上到底还有个什么地位,这些问题不需要谁来指点,是个常识。学府膏药混混连这些常识都忘乎所以了。他们只知道向西方学点膏药小技,就敢大言不惭地说做诗是弱智。他们那点膏药小技,可能还自以为比大思想家孔子还要大智大慧。正如孔老夫子所说:“不学诗,不以言。”膏药混混不学诗,所以尽说些混话,如此之人,人们的确没兴趣与其言。 说实在的,那点膏药也未弄纯熟,又要创造膏药漫画了。漫画是什么艺术?如果能理解孔夫子的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很容易理解漫画的本质了,漫画与诗就有这么亲密的关系。本质不清的漫画,无论怎样再涂些膏药于画面,这样的科研,只是博虚名以哗众取宠而已。 “小子何莫学夫诗?”孔老夫子的话,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开讲得热闹呢!又镜膏药之智薄了。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自古以来都把诗歌作为“言志”的纯正文学。诗经、楚辞、魏晋风骨、唐诗宋词、金诗元曲、直至明清,诗之命脉从未断绝。诗歌如星河灿烂、诗家如恒河沙数,就是各家诗论也是车载斗量,可谓空前盛事。对诗歌教化功能的重视成为历朝历代自觉的行为。    可以想像古人登山临水时“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总会一番吟哦,使得心灵与美同时得以升华。而当今社会喧嚣浮躁,通俗乃至庸俗文学充斥市场。具有承载人类灵魂净化功能的纯文学者如诗歌散文等空前尴尬。诗之命脉岌岌可危,真不敢想像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还会有多少想像力和创造力。想到孔子 “小子何莫学夫诗”权作当头棒喝。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诗的时代”,这句断言听来有点危言耸听,但也道出部分事实。其实,任何时代都该有诗,只是时代风气之导向出了差错,而不在时代之本身。当今时代对财富的追求,更多激发了人的物欲灵魂极度膨胀。知识分子也是满脑子赚钱计划,读书真的成为“稻粮谋”,明星请枪手出书,大学生拍卖自己的日记,历史戏说,百家讲坛等等都给人带来不尽的思考。看着同道甚至中学毕业的毛头小子,也大把大把地赚钱,自然顾不得先贤的“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落一句空”的训言,蠢蠢欲动起来,绞尽脑汁如何让学术逢迎时俗得以赚得大把钞票。    在这样一个以物质财富来衡量人的价值的社会风气下,还有谁去读诗?可以做一个试验,你若在候车室拿一本诗集来看,定然会遭遇一道道轻鄙且不解的目光。你若具有X光的穿透功能,一定还能看到他们的喉叶也随思维一同运动,“傻瓜,这是什么时代了,还看诗?”    没有了台下的观众,台上的演员自然会瓦解。以前在八十年代一度掀起诗歌的小高潮,诗派诗社一时间如雨后春笋,清新扑面。再往后物质财富的积累成了贪得的人们不懈的追求,为了生存,一些诗人也纷纷改变方向,转向通俗文学,构思离奇情节,甚或研究起人体的下部分来了。    有时想,诗歌总该有个世外桃源吧。学校国文教育中理应有足够的重视吧。但闲来翻翻学生的国文课本,见小学生课本也只是一两首古典诗歌在点缀,而初高中课本也多了一两首现当代的诗歌来装点。这数量上的多寡已是分明,再加上选者充当上帝,把个人的希望强加与他人,所选的诗作质量不高,又不切合学生的实情,使得诗歌教学成为鸡肋。而再看一看那充当指挥棒作用的高考,在国文卷作文一题,各省每每用黑体加着重号强调“不允许写诗歌”。这无疑又是对诗歌致命的一击。据了解大凡有学生看普希金、泰戈尔,每每会遭到家长的痛骂。幼小的具有诗情的性灵在粗暴的断喝声中也就渐渐熄灭。    呜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