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冷战国际史第九讲
关于期末作业 影片《惊爆13天》:1962年10月中旬,华盛顿的美国情报官员在进行例行情报资料分析时,从飞临古巴上空的U-2飞机所拍摄照片中发现了问题。他们确认,苏联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的圣克利斯托瓦尔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导弹和运载核武器的伊尔-28重型轰炸机。从这些基地发射的导弹,可以击中从秘鲁利马到加拿大哈得逊湾的大多数美洲重要城市。 消息传到白宫时,引起一连串的恐慌,幸好当时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布路斯·格林伍德饰)和其弟罗伯特·肯尼迪(斯蒂文·坎普饰)能够冷静应付。 《奇爱博士》影片一开始即通过旁白为我们介绍了如下背景:“一年多来,在西方高层领导中有一种谣传,苏联正在制造一种能毁灭地球和人类的终极武器。”在冷战的时代里,谣传也变成了制定战略的依据。于是,随着身为美国战略空军基地司令的杰克·里珀将军给副官曼德里克打的一个电话,命令他美国空军基地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并立即派B-52轰炸机携带氢弹向苏联境内目标实行攻击,一场近似于荒诞离奇的闹剧正式上演了。 肯尼迪的“灵活反应”战略 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要注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并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和扩张。 在军事方面,肯尼迪认为美国必须提高打赢有限战争的能力,既要能打核战争,又能打常规战争,又能打非正规的常规战争,对付游击战争。 美国要打算打四种战争:常规武器打常规战争和特种战争;使用战术核武器打有限战争,以及使用战略核武器打核大战。 就战场而言,要同时在欧洲和亚洲、中东开战。一个是保卫欧洲,抵抗苏联的进攻,另一个是抵抗中国对东南亚或朝鲜的进攻,还有就是应对中东军事冲突。 就核威慑而言,肯尼迪政府认为,核威慑首先是以优势的核力量使敌人感到没有胜利和生存希望,从而不敢发动核战争; 其次是即使敌人使用了核武器,美国还能使用保留下来的核武器,给敌以摧毁性打击,使对方丧失毁灭美国和打赢战争的信心。 由于美苏的核武器已发展到“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的水平,美国应当争取恢复美苏部分禁止核试验谈判,通过谈判达到限制苏联获得核优势的目的。 柏林墙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的全面进攻战略 在苏联看来,在核力量方面,苏联已经取得了与美国的均衡;在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当时是明显处于优势的。在这种军事力量对比的背景下,美国不会冒自杀的危险,使用核武器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因此,苏联敢于几乎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惜同美国在进行着争夺。勃列日涅夫外交的这种进攻性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加强与美国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中各国家的控制;加速军事现代化的步伐。 布拉格之春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但在苏联看来,其有脱离苏联控制的倾向 ,出兵镇压。 苏联在第三世界的扩张 苏联以意识形态为重要武器,发展同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的关系,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也门、刚果、埃塞俄比亚、几内亚 比绍以及莫桑比克被苏联片面界定为“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 苏联向第三世界提供以军事援助为主的各种援助,从1956年开始实施对外军事援助计划,到1968年共交付45.85亿美元,1969-1978年为207.25亿美元。在经济援助方面,1954-1968年,苏联对第三世界援助28.7亿美元,1969-1978为47.25亿美元。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简史 1917年十月革命后,阿富汗同苏俄建立了友好关系,希望摆脱英国的控制获得真正的独立。 1926年8月,苏阿两国签署中立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为3年,后续约。 1933年,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继位,阿富汗积极奉行“第三国主义”政策,即发展与本地区没有殖民主义历史的西方国家的关系,同苏、英两国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正常的国家关系。 1934年美国正式承认阿富汗,1936年阿美签订友好条约。 1941年8月,苏德战争爆发后,阿富汗宣布中立。 1942年6月,为改善盟军在中东的战略地位,美国正式在阿富汗开设使馆。阿富汗与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杜鲁门政府时期,阿富汗马茂德政府(1946-1953)把加强阿美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点,但是美国对阿富汗反应冷淡。 阿富汗简史 1953年9月,达乌德亲王接替马茂德出任首相。在保持阿富汗独立、中立和不结盟地位的前提下,亲王积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并利用东西方冷战,在美苏之间大搞平衡外交,获得大量援助。 1959年12月,艾森豪威尔总统访问阿富汗后不久,赫鲁晓夫于1960年3月第二次访问阿富汗。在会谈中,赫鲁晓夫提出:如果阿富汗同意苏联顾问进入政府各部门,则苏联将提供阿第二个五年计划所需的全部外汇费用(4.5亿美元)。1961年底,苏联的援助实现了。 勃列日涅夫时期初期,美国由于其全球战略重点已经转移到东南亚,越战的逐步升级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美国对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