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猎头汇
猎头Executive search “Head Hunting ,是出现在二战之后的新词汇。当时美国政府在占有战败国科技资料的同时,还网罗科技人才。其行动方式和各种手段颇似丛林狩猎,由此就有了猎头的说法。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经济的日益开放,企业对中高层人才的需求也越加强烈,而大多数的高级人才基本上都在同行的竞争对手那里,中企人力据调查发现目前 80% 甚至更多的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都引进了猎头服务,同时“猎头公司”也开始大范围的进入了中国人才市场。他们拥有足够的人才资源库,专业的人才顾问,更专业、更客观的帮您判断人才真正的实力,物色真正合适您企业的候选人。
猎头在中国: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跳槽”这些词语在现代人生活中频率的不断增高,“猎头”,这一过去被人贬义为“挖墙脚”的职业,一跃成为各类企业寻求发展和专业人士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公司中高管的突然辞职另谋高就,每年新年前后各大企业遭遇的跳槽高峰,来自海外、拥有国际性经验的专业人士进入民企担当重任……这一切,都离不开专业猎头指挥若定的手。
有人说:猎头是一种“酶”,它催化了人才的流动,更催化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作为催化剂本身,猎头却具有与生俱来的低调特性。
中国的猎头业,从1992年“沈阳维用”首开先河,到现在不过十数年。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网络泡沫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猎头行业在摸索前行中经历了浮沉几许。人们或许还记得2001年我国出台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正式允许外资进入中国人才市场时那一片沸沸扬扬的“狼来了”之声。如今本土的猎头公司已经“与狼共舞”了。近三年,他们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是否如同当时专家与媒体所预料的那样,在与国际猎头“抢食”中艰难生存?中国猎头究竟是否拥有做大做强的潜力和光明的前景?让我们听听来自中外猎头自己的声音,揭开中国猎头业神秘的面纱。
1992年沈阳出现第一家猎头机构(维用猎头,是新加坡维用集团下面的一个猎头部,负责给集团内部找人。)之时,国内几乎没人知道什么是猎头公司,什么是人力资源顾问。当猎头顾问与人选接触时,他们感到惊讶、怀疑和不解,甚至惶恐。一些人将猎头顾问视为老板请来考查自己对公司是否忠诚的探子,还有一些人把猎头顾问看作是刺探公司情报或招募他们从事某些特殊工作的间谍。业内还流传这样一则笑话,一家猎头公司的老总参加一个酒会,当他与人交换名片时,人家把“猎头”误念成了“猪头”。
其实,在当时不光是一般人觉得猎头行业莫测高深,就是这个行当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因为猎头无论是就其词义还是就其行业性质来说,都毕竟是一个外来的东西,人们对它的认识会有一个过程。作为 的,有没有一种国际惯例,这时候我才知道有猎头一说,但怎么做却不知道。我们了解到西方做得很成熟了,就先后与美国、日本、台湾的猎头公司进行接触,想与他们合作,但人家觉得我们的理念相差太远。最后我们选择了香港的汇择人才公司(是英国人开的),谈了一个合作模式,92年注册了一个香港汇择公司北京代表处,签单都在香港,然后在北京运作。第一单是英国的罗门哈斯与中国合资搞的一个化工厂,让我们找一个财务总监,结果对方很满意,给了我们八万港元,这是北京猎头行业做成的第一个单子。我们合作了大约三年的时间,后来解体了,汇择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了澳大利亚。当时我还兼着FESCO业务三部的经理,同时又是汇择猎头公司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我当时就向上级打报告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我们应该单独成立一个完全按市场机制来运作的猎头公司。这样,在1995年,我们代表处的人一分为二,香港汇择的人注册成智联公司(即后来的智联招聘网),我们FESCO的人成立波森(英文PERSON)人才顾问公司,对内是FESCO的一个业务部门。波森公司是我注册的,名字也是我取的,我是企业法人代表,担任总经理,进行独立核算。当时赶了一个好时候,外国风险投资进入中国IT行业,高科技,网络公司大量需要人才,我在FESCO管过许多IT行业的大公司,手里的资源也比较好。我进入外企总公司的时候,是从培训岗位起步的。许多人当时都是大学刚毕业,上班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我,必须经过我的岗前培训。他们的性格,教育背景,我都很了解,而且当时进外企条件很严格,我们要到学校或原工作单位进行外调。以后不管他到哪家外企,我们还保持联系。这么多年这几千人中许多人都进入中层,有些做到公司的高级职位,这些都是我做猎头的优势,所以在波森的几年干的得心应手。到了2000年,FESCO成立集团公司,进行内部改制,波森公司人员业务都做了调整,划归到新成立的人力资源公司,领导调我到人力资源公司担任高级咨询顾问,我干这么多年的猎头,不想干别的,于是我离开PERSON,又成立了柏卓人力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