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识是通向成功的桥1
赏识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桐乡高级中学 陆炳荣
——从周弘的“赏识教育”谈起
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到南京去参加全国陶行知研讨会,会议安排了南京聋哑学校的一位副校长的报告,这引起了我及其他一些与会者的议论。是全国陶行知研讨会,怎么安排这么一个搞特殊教育的人作报告,我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听了他的报告。说是报告,其实是一次演讲;说是演讲,其实是听他讲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人物是他以及他的家人,主要是他与女儿的故事。这是一个特殊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从聋哑人到少年大学生》,没有稿子,就讲了他培养女聋哑儿成才的经历。
周弘秃顶,清瘦,四十多岁,实在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要不是他那传奇式的教育女儿的经历,他到现在还是一位在工厂里不起眼的工人。1967年初中毕业,当过兵,做过翻砂工,南京机床厂技术员,最高的学历是有过一段上过“7·21工人大学”的经历,但国家还不承认文凭……
他的那段带有传奇色彩的教育女儿的故事是:从小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在父亲的教育下,16岁就考上大学,成为辽宁教育学院的少年大学生,现已并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这不仅改变了周婷婷的命运,也改变了父亲的命运:仅初中文化的周弘先被南京一所聋哑学校聘为副校长,后自己办起了“婷婷人中人聋童幼儿园”,而且还提出了全新的“赏识教育”理论 。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周弘用实践来诠释的一些关于“赏识教育”的“理论”: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美丽的。日本电视剧《血疑》,大岛茂为了只有1%生存可能的女儿幸子,付出了无尽的父爱。周弘觉得自己的女儿只不过是耳聋,。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为她打开有声世界的门。“我一定尽全部的努力,即使失败 ,也问心无愧 ……”这是周弘的誓言。
周弘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这句话实际上是卡尔维特的《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原话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巨大潜能埋伏在每个孩子身上,往往是父母亲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在教育家的眼睛里“孩子都是天才”,而在我们家长眼里,老师眼里,有没有把他们看作天才呢?有没有把他们当天才来重视,来教育呢?
还在周婷婷3岁半的时候,有一个晚上,周弘一路指着路灯不停地向婷婷耳朵大喊“灯———”见一个喊一遍,喊了500多声、喊了40分钟的周弘感觉快要疯狂了,周婷婷却始终听不到,也说不出来……这是周弘用一般的教育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周弘开始反思这种教育方法——这种最传统的为大部分人所采用的方法。
周弘说:“让孩子幸福,你就必须处于幸福状态,让孩子自信,你必须自己自信。”“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来到人间。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来到人间”,这一句震撼每一个家长心灵的话竟是出自一个普通工人之口!每个做父母的听了会改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和做法!
当周弘的女儿第一次说了一句不大象话的话时,全家人开了一个隆重的庆祝会……
这无疑给周婷婷以极大的鼓励!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件事情:中国一个教育代表团去美国访问,到一个幼儿园听课,在课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我们深思,即老师举起一只手问道:“小朋友,你们数一数,我这只手总共有几个手指头啊?”一个黑人小孩站起来回答:“三个!”老师说:“很好!你只少数了两个!”于是那个黑人小孩很高兴地坐下了,他的脑子里肯定还在回味着刚才那种体验成功的滋味……
根据口型发音的周婷婷说话有些古怪,她担心地问爸爸:“我的声音好听吗? ”周弘笑了:“你的声音好像一串串珍珠,棒极了。”
当8岁的婷婷背出了圆周率1000位时,周弘说:“你就是天才,这就是证明。”
当婷婷有一次数学不及格时,周弘笑着说:“太好了,你不是要当海燕吗,现在暴风雨来了。”
每篇作文,周弘用红笔将好句子划出高声诵读,让全家热烈鼓掌。周婷婷高兴得梦里都想好句子……
周弘的这种“赏识教育”结出了硕果:
10岁孩子就与父亲合作写书,初中时就写出让同学们打手电筒看的6万字的科幻小说。
初中后周婷婷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全国自强模范,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
16岁,周婷婷成为中国第一个少年聋人大学生,考入辽宁教育学院,开始了离开父亲的独立生活……
成功以后的周弘有很多的体会:
“不是我教育了孩子,是孩子教育了我。对于每个父母来说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 ……我们受的教育是苦难教育,让我们对任何事都从负面考虑,对苦难的想象力无限放大,这不准那不准,任何事情都往坏里想,我们对美好的感受力没有了,而童心是任何事都往好处想,我的女儿会说话后,每天早上对着大地说: ‘小草你好,大树你好,花儿你好。’……而我们父母每天都处于焦虑中……”
“孩子用生命带给我一个机会。和女儿在一起我一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