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免疫规划形势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规划中心 梁晓峰 2008年11月12日 主要内容 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历史与组织管理 重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和控制情况 接种后异常反应的监测及鉴定办法 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进展及国际情况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全国免疫规划技术管理与服务网络 建立了疫苗冷链系统 12月龄内儿童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 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在灾区开展大规模乙脑、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 接种时间:2008年6月1日~30日 接种范围: 四川:成都等6市21县 陕西:汉中、宝鸡2市 甘肃:康县等5县 目标人群: 乙脑疫苗:8月龄~6岁儿童; 甲肝疫苗:18月龄~12岁儿童 报告接种数 乙脑疫苗:65.6万人份 甲肝疫苗:79.7万人份 建立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1) 1991~2001 开发AFP病例监测报告系统,以后增加常规免疫、麻疹和新破监测 2002~2005 2002年开发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AFP、麻疹、新破、乙肝、常规免疫5个模块 2005年增加AEFI监测 建立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 2005~ 2005年开发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预防接种个案管理、疫苗管理、注射器管理、AEFI监测4个模块 2006-2007年开发乙脑、流脑专病报告系统 全部功能模块均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开发建设,实现全国范围的信息源共享 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个案报告 东、中、西部省份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0年底以前90%以上的县、80%以上的乡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报告情况2007.7-2008.5 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 1980年卫生部颁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试行办法》 2005年,卫生部/WHO在10个省开展AEFI监测试点工作 2006年,全国范围开展AEFI监测工作 2008年,卫生部下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脊髓灰质炎流行与控制 脊灰突发事件应对 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 AFP监测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 OPV接种率在部分地区较低 VDPV的威胁 VAPP的影响及OPV的免疫策略 脊灰病毒封存工作难度很大 各国脊灰病例数 2007年AFP报告发病率 1998-2007年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脊灰病毒分离率比较 2007年各省病毒分离阳性率 OPV接种率低对维持无脊灰造成重大威胁 在免疫空白区,一旦病毒侵入,易引起流行 2003年,尼日利亚等地发生联合抵制使用疫苗事件后造成了脊灰流行,波及到周边已实现无脊灰的国家,重新建立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链,导致脊灰疫情持续发生 VDPV多发生在脊灰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 2000~2001年,多米尼加和海底发生I型VDPV病例的地区,OPV接种率仅为20%~30% 我国首次发现VDPV循环的村,59名被调查儿童中,只有1名儿童有全程接种史,38名儿童从未服过脊灰疫苗 1997~1999年在发现的有明确服苗记录VDPV病例中,0剂次占37.3%,未全程免疫者占33.3%。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 Derived Polio Virus, VDPV) 全球VDPV情况 已经证实有3种VDPVs cVDPVs-循环的VDPVs 引起循环的VDPVs; 通常发现于OPV免疫覆盖率比较低的地区; 现有资料表明,其经常与C组肠道病毒发生重组。 iVDPVs-免疫缺陷者长期向外环境中排出 分离于患有免疫缺损的慢性排毒者; II型iVDPV数量居多; 与OPV免疫覆盖率无关。 aVDPVs-未归类VDPVs 高OPV接种率地区出现VDPV 2007年国家脊灰实验室在某省送检的AFP阳性分离物中检测出3株Ⅰ型VDPV : 2株来自AFP病例A,另一株来AFP病例B 病例A ,3月龄,OPV免疫1剂次 病例B ,4岁半,OPV免疫11剂次 两患儿所在地OPV常规免疫和AFP病例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较好,OPV全程接种率99% 病毒来源尚需实验室和流行病学 资料进一步证实 当地组织了周密的调查和处理 两名患儿均已终止排毒 健康儿童中分离到VDPV 2006年8月在上海市徐汇、金山区采集5岁以下健康儿童大便标本354份,共分离到肠道病毒65株,其中脊灰病毒9株,Ⅰ型6株、Ⅲ型3株。 2007年1月29日,国家脊灰实验室在对3株Ⅲ型PV序列,发现其中1株为VDPV,VP1区有9个核苷酸变异。 徐汇区、闵行区均已在2月1日起开展脊灰疫苗查漏补种。 WHO对VAPP的调查结论 1962年Terry首次报道美国发生VAPP 1969年WHO组织调查,长达15年: 发生率约1/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