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是一个没有死妄准备民族
我我们们是是一一个个没没有有死死妄妄准准备备的的民民族族。。
“北医”教授王一方讲过两个遭遇:一位高级干 ,好喝酒,一喝就两瓶茅台,犯两回
病都被抢救回来了。第三次犯病,没救回来,死了。其儿子不依不饶,找医生大
闹:“他怎么会死呢?我从没想过我爸会死。”王一方说:“你怎么会从没想过你爸会死
呢?不管你爸是谁,你都应该知道,他总有一天会死。”还有一个老人,已经96岁。
去医院检查后,非要医院给个说法。王一方只好实话实说:“你可能不行了。”老人火
冒三丈,要打王一方:“说话不吉利。”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是一个很忌讳的词。平
日里,大家一般不会讨论死亡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是大限已至时,才第一次认真思考
死亡。 《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02我七岁时,外婆意外中风去世。去世前三天,我被带到她病床前。没有一个大人告
诉我,外婆已经生命垂危,我完全不知道,那是最后一面。我被匆匆带去,又被匆匆
带走。直到外婆下葬后一个月,我才知道她死了。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愤怒和哀
伤,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我,恨了父母整整半年。那一个月,我趁父母不注意时,就
会把外婆遗照藏在书包里,背着上学。我用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欺骗:“外婆还在。”大
人们以为把我和死亡隔离是对我的保护,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对我造成了多大的伤
害。“人为什么要死亡?”“人死后会去哪里?”“为什么死掉的是他,而不是别人?”当
孩子们忽闪着疑惑的眼睛,将这些叮当作响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时,我们不是搪塞回
避,就是胡乱作答:“他在睡觉”“他去旅行了”“他上天堂了”……结果让孩子对死亡产
生了深深的疑惑和恐惧。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缺席“死亡”这一课。白岩松说:“中国
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03死亡教育已在欧美发展得相当成熟。这种教育首先是从各种书籍开始的。比如像
《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样的绘本。书中讲了一个男孩,他叫艾斯本。艾斯本最喜欢的
人是爷爷霍尔格。一天,霍尔格突发心脏病而猝死。艾斯本伤心极了,哭个不停。那
晚,爷爷回来了,坐在橱柜上。艾斯本很奇怪:“爷爷,你在干什么?你不是死了
吗?”“我也以为我死了。”爷爷说。艾斯本说:“噢,你变成了幽灵!”艾斯本有本关于
幽灵的书,书上说,只要幽灵愿意,就可以穿墙而入。“那我也来试一试。”爷爷说。
他穿墙走了出去,然后又走了回来。“爷爷,你真成了幽灵,太好玩啦!”于是,爷爷
每晚都来找艾斯本玩。然而有一天,爷爷叹气说:“我一点都不快乐,我不能总当一
个幽灵吧!”他从书里得知,如果一个人去世时忘了做一件事,就会变成幽灵。“我想
了好多天,就是想不起是什么事。”
为了帮助爷爷,小艾斯本和他一起想。爷孙俩回忆起了很多快乐的往事:他们去游乐
场,坐过山车时差点吐了;他们在花园里挖了一个大坑种树;他们在看一场电影时呼
呼睡着了;…………“我想起来了。”爷爷突然大叫。“什么事?”艾斯本问。“——我忘
记对你说再见了!”爷爷说。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再见——”最后,爷爷穿墙走了。
艾斯本不停挥手,目送爷爷消失于黑暗中。这样的书籍就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
亡,明白死亡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生命有开始有结束,这是生命的定数,是这
个世界游戏规则的一 分,生命到了这里,就该让它自然地离开。
04死亡教育不仅存在于欧美的书籍里,也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从幼儿园
开始就一直潜移默化着。医学博士朵朵讲述过一段亲身经历:2009年,她到纽约读医
学博士,老公也被公司调到美国总 上班。于是,6岁儿子成成便被接到美国上学。
成成入学一周,朵朵便接到了老师电话,“周三有堂死亡教育课,希望你陪孩子参
加。”“死亡教育?”朵朵吓了一大跳。但那天,朵朵还是去参加了。原来,是同学们集
体养的兔子“花生”死了,老师要给它开一个追悼会。“花生的离世,让很多同学很悲
痛,当然也有同学表现得事不关己。这两种情绪其实都是不对的。今天,我们一起来
给花生做一本纪念册,大家可以把平时给花生拍的照片,想对花生说的话都收进这本
纪念册里。”老师说。孩子们忙活一阵后,纪念册做好了。老师一边翻相册,一边对
孩子们说:
“花生在生前得到了你们细心的照料,离开时它带着满足的笑容,你们给了花生一段
幸福的生命之旅。花生生前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离开后你们应该感激并肯定它曾
经存在的价值。”孩子们听着,一个劲地点头。朵朵问儿子:“兔子的死,你是怎么想
的?”“刚开始我很难过,但听老师说后,感觉兔子离开是很正常的事,就像花儿最后
要枯萎一样!”看着儿子课后能平静地面对生死,朵朵不禁赞叹死亡教育课程的神
奇。“妈妈,我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