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王乃尊.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钙与骨质疏松 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 代谢糖尿病中心 王乃尊教授 .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 强健骨骼,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的防治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主要内容 骨质疏松症的概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补钙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循症医学证据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被定义为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量降低及微结构退化,进而使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 该定义强调除了骨量以外,骨组织的结构是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WHO) 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组建议: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以骨量值(Bone Mineral Density)与同性别健康峰值骨量(脊椎骨、髋骨和腕骨)相比较,低于峰值骨量2.5SD或更多1 近年来,国内专家提出低于2.0SD作为国人骨质疏松症的骨量诊断标准2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㈠绝经后 ㈡老年或退化 ㈢继发于各种疾病或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库兴综合征、甲亢、甲旁亢、高泌乳素血症) 饮食紊乱(如神经性厌食) 消化性疾病(如吸收障碍、严重肝病) 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症、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如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过量的甲状腺激素) 骨髓性疾病(如肥大细胞增生病、Gaucher病) 遗传性疾病(如骨形成疾病、高胱氨酸尿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其骨骼对PTH的敏感性上升使骨吸收加快;也有认为雌激素缺乏使降钙素分泌减少而引起骨吸收加快,多数认为是增龄引起CT降低。 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增龄造成垂体、肝脏及骨细胞的老化引起生长激素和生长介质的分泌减少,继发甲状旁腺增生与PTH分泌亢进,尤其是老年肾1α羟化酶活性降低,低于正常18-80%,肠钙吸收低于正常30%,是老年OP的主要原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I型 女 :男 年龄(岁): 51~70 受累骨骼类型: 小梁骨为主 典型骨折部位: 脊柱、桡骨远端 骨质丢失类型: 加速型 甲状旁腺功能: 对PTH敏感 病理生理: 骨吸收增加 治疗原则: 补钙和VitD\抑制骨吸收 药物 雌激素、降钙素、 二磷酸盐 II型 2:1 70 皮质骨或小梁骨 股骨近端 渐进型 轻度增高 骨形成降低 刺激骨形成药如PTH、氟化钠、钙三醇、依普拉封 二磷酸盐、降钙素 妇女绝经期前后骨量丢失特点 妇女50岁或绝经期前每年丢失0.5-1%的骨量 绝经期后5年内,骨丢失率增高(6.5%) 妇女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 在绝经期里度过 流行病学 国外患病率1: 依据股骨颈DXA T评分:50岁的美国50个种族妇女:15%(50-59岁白人妇女: 4% ;80-89岁妇女: 48%) 60岁的白人妇女:25~50% 国内患病率2: 50岁妇女:25-51%以上 (绝经后:前臂骨远端48%;腰椎41.5%)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进一步增加1,2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n=1412)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年龄 ≤PBM-2.0SD ≤PBM-2.5SD 50 39.3% 28.5% 55 63.0% 53.1% 60 70.3% 60.6% 65 76.8% 68.6% 常见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 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 与其他疾病发生率的比较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发现) 有强烈的证据: 老年 低体重(70kg) 未服用雌激素 有证据: 体重下降 家族史 维生素D和钙摄入不够 活动减少 酒精或咖啡因摄入过多 吸烟 主要内容 骨质疏松症的概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