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4.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竖曲线半径的确定: 旅客舒适条件 运行安全 上浮的离心力不应大于车重的10% 减小列车通过变坡点的附加纵向力 竖曲线的几何要素 切线长: 竖曲线长度: 纵距: 外矢距: 竖曲线设置条件: ?、?级铁路3‰,? 级铁路4‰,设竖曲线 竖曲线不与缓和曲线重合 竖曲线不设在无道碴桥面上 竖曲线不与道岔重叠 四、最大坡度折减 原因:用足坡度设计路段遇有阻力 曲线 隧道(400m) 粘降 必须减缓最大坡 度,保证vj (一)曲线地段的最大坡度折减 (‰) 折减原则: 根据地形条件,当 imaxi+?iR时不折减。 折减范围为未加缓和曲线前的圆曲线。 取近期货物列车长度 保证折减值,但不要过多,以免损失高度使线路展长。 折减坡段长度应接近并大于Lr,取50m倍数,且200m, 一般要求不大于货车长度。 折减后取小数点后1位,第2位舍去。 折减方法: (1)曲线间200m的直线段,可设计为一个坡段 。 i = i max(‰) (2)Ly?Ll,圆曲线可设计为一个坡段 (‰) (3) Ly L l, (‰) (4)若有连续多个LyLl ,并且加直线200m a、直线段分开,并入两端曲线。 b、曲线合并设计为一个坡段,(折减坡段长度不宜大 于货物列车长度) (‰) (5)当曲线位于两个坡段上时,按比例分配曲线偏角。 * * 概 述 线路中心线: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与路肩水平线的交点。 O C D A B 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路纵断面: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 线路中心线的 立面图,表示线路起伏 情况,其标高为路肩高度。 线路空间位置 平纵断面设计: 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既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为施工、运营、维 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开支。 考虑线路上各类建筑物的类型选择、工程数量、安全稳 定和运营条件,及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总体布置合理。 区间线路平面设计 一、平面组成和曲线要素 平面 直线 曲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曲线要素 偏角α 半径R 切线长Ty 曲线长Ly 未加缓和曲线前: 缓和曲线: p—内移距离 m —切垂距 β0 —缓和曲线角 二、直线 HZ1?夹直线?ZH2 同向曲线、反向曲线 夹直线最小长度限制: 1、线路养护要求 通过曲线,横向推力大,不易保持正确位置。 ?2?3节轨,50—75m。 直线与曲线相互协调,线路位置合理。 争取较长的直线段。 力求减小交点偏角的度数。 夹直线 2、行车平稳 保证直缓点和缓直点的振动不 叠加,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的振动 不叠加。 3、修改方法 减小曲线半径R及l0 改移直线位置减少α 同向曲线合并 两曲线半径外轨超高设置不同, 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频繁变化, 车辆摇摆,反向曲线更加严重。 ?2—3节客车长度 51.0—76.5m。 三、圆曲线 (一)R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 1、限制行车速度 hQ、hG、hSH 未被平衡的加速度 a=al-ax + 离心加速度 hQ - 向心加速度 hG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体现外轨超高不足,可以 用欠超高hQ表示。 2、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 (1)增加线路长度 (2)降低粘着系数 (3)轨道需要增强 轨撑、轨枕、曲线外侧道床加宽 (4)增加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 3、曲线半径对运营的影响 (1)增加轮轨磨耗 (2)维修工作量增大 (3)行车费用增大 限速 阻力功增大 (二)最小曲线半径的选定 1、计算 高速客运专线(旅客舒适条件) 客货混跑线路(轮轨磨耗条件) 高速列车通过欠超高不允许超过 低速列车通过过超高不允许超过 2、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 路段的设计速度 货物列车的通过速度 地形条件 平原Rmin?,山区Rmin ? 适应地形 ? 增加工程 《线规》拟定的最小曲线半径 (三)曲线半径的选用 曲线半径系列 因地制宜由大至小合理选用 结合平纵断面特点合理选用 坡道平缓和凹形纵断面坡底 长大坡道和凸形纵断面坡顶、车站 需用足坡度上坡地段 小半径宜集中设置 宜大半径 可小半径 半径不宜过小 四、缓和曲线 (一)作用 行车平顺、旅客舒适 R:??R 离心力逐渐增加,利于行车平稳 h:0? h 向心力逐渐增加,与离心力增加配合。 轨距:B ?B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