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 1.1 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课件】.ppt
儒学基本文献——“四书五经” 六经→五经(孔子编订) 《诗》——《诗经》 《书》——《尚书》 《礼》——《周礼》《礼记》 《乐》——《周乐》) 《易》——《周易》《易经》 《春秋》 孔子经典语录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经典语录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奢靡的音乐活动)、非命(命运)、节用节葬。 老子(春秋) 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战国) 顺其自然 逍遥、无为 《庄子》 庄子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治国思想: 道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哲学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弱者道之用” “柔弱胜刚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为无为,则无不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治国思想 道是世界之本 朴素辩证法 方法论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早期法家 代表人物 观点主张 特 点 李悝 变法改革(阅读) 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吴起 商鞅 申不害 法家学派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理论来源 观点主张 加强君主集权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备则变异”……主张改革。 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 又吸收道家思想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影响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知识·梳理 治国思想:以法治国 《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 墨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学派 体现追求 倾向。 实际功利 兼爱 非攻 非乐? 非命 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 主张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 墨家: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 讲求功利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反对命运之说 崇尚德才兼备的人? 思想言行等与圣王意志同一?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爱是相互的 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核心) 主要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贡献: 学派 代表人物 历史时代 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 非乐?非命 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 归纳整理 孔子 春秋 “仁”和“礼”;提出“德政”; 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孟子 战国 提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 荀子 战国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老子 春秋 道是核心和根本;辩证法思想; 小国寡民 庄子 战国 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 韩非子 战国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与时俱进、变革创新 墨子 战国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变革 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