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pptVIP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内容 一、清末新政及其失败 二、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 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并获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 此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895年首次起义失败 1895年10月26日重阳节起义,事先泄密而失败。陆皓东等牺牲,孙中山被通缉。 1895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 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1896年,孙中山“伦敦被难记” 1896年10月11日—23日,在伦敦被清政府的驻英公使馆人员抓捕。 在康德黎等人的救援下,12天后获得自由。名扬英国、美国、俄国、日本,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伦敦被难记》;平山周、宫崎寅藏等。 “孙中山”的来由 1897年经加拿大到日本,平山周在旅馆登记薄上写了“中山”二字,孙拿笔在“中山”之后,添了一个“樵”,说:“我是个山野樵夫。” 而章士钊则第一次将“中山”缀于孙姓之下,于是“孙中山”这个名字从此流传开来。 1900年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起义),失败,返回日本。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9月,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在旧金山被扣,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 1905年7月,孙中山到横滨,宫崎寅藏介绍与黄兴见面。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一心革命,屡败屡战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以一万五千元礼送孙中山出境。 1907年7月至1911年,孙中山多次授命其他革命同志,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 1909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花在旅途之上,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所得极为有限。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成功,各省响应,清政府瓦解。 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权和平等; 红色代表革命不畏牺牲、民生和博爱。 白日的十二道光芒代表著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也象徵著国家的命脉,随著时间的前进永存於世界;更鼓舞国人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讨论题 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被搬过来了, 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行使下去?) 现代化的内容 现代化是一个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活动的一切领域。 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都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教育以及传播媒介的参与等等。 就人口素质方面,生活方式改变,卫生健康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都市人口得到极其迅速的增加; 从社会看,现代化将在家庭和其他具有复合色彩的初级组织基础上,有意识地组织起具有更专门化功能的中级组织; 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北洋军阀的领导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1881年,前往山东投奔嗣父袁保庆的密友吴长庆,不久被提拔为庆军营务处帮办。 1882年,朝鲜发生兵变。吴长庆受命仓促出发,一切筹划都依赖张謇、袁世凯。 1885年,清政府正式任命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加三品衔。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兼任参予政务大臣、练兵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等。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制造“宋案”,镇压二次革命,当上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 1914年,解散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年,行帝制。1916年6月,死,57岁。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为什么 放弃孙中山而选择了袁世凯? 中国历史为什么选择了袁世凯? 第一,北洋与同盟会的政治体制对比 第二,袁世凯与孙中山个人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第三,国际上的影响力 袁世凯与孙中山比较 袁世凯是传统中国里的“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